第166页

常山郡却是一个大郡,李重想了一下,就叫郝昭自行处理,慢慢打吧,反正不着急,能把野谷收上来就行了。

魏郡是最富庶的一个大郡,李重留下程昱守城,自己带着三万大军征讨各地。

魏郡不光是派兵攻打的问题,更主要的是还有一些县城在曹操的手里,这就涉及到曹操和李重的盟约问题了。

不过还好,也许是曹操的人品要比李重好的多,也许是曹操也不愿意和李重交恶,总之,曹操派往各县的县令都非常痛快的将各县交付给李重,无形之中给李重节约了不少时间。

第一百八十九章 曹操败退

时间流转,到了建安三年十月,天空中飘起轻雪,邺城的百姓纷纷涌上街道,高声欢呼。

千万别误会,邺城的百姓不是喜欢冬天,穷人都不喜欢冬天,百姓高兴的是冬天到了,天冷了,邺城的瘟疫也就基本上结束了。

几家欢喜几家愁,李重这里欢天喜地,曹操却忧心忡忡,原因很简单,袁绍的援军来了。

和历史上不一样,曹操的官渡之战打的很苦,李重这个盟友不但没起到任何作用,反而扯了曹操的后腿。

在没有李重的历史上,袁绍占据四州之地,实力十分强劲,所以用兵十分大意,几乎被曹操早官渡歼灭所有主力,最后只剩下八百精骑逃回邺城,而现在则不同,由于李重占据了并州,此消彼长之下,袁绍的优势并不是十分巨大,所以用兵也谨慎一些,所以在官渡大败还剩了一些家底。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官渡之战的时间提前了,袁绍的身体要比历史上好一些,虽然在官渡之战大败之后也曾气血攻心,但还活着并没有死。

袁绍没死袁氏集团的凝聚力也就谈不上涣散,曹操也就没有机会看着袁氏兄弟相互攻伐。

如果没有李重,曹操的战略是佯攻刘表,给袁氏兄弟狗咬狗的机会,但现在可不行,曹操还要和李重抢地盘呢,哪有时间作壁上观呢。

袁绍在南皮固守了半年,幽州的袁熙联合乌桓单于蹋顿,引兵五万,控弦者两万余人,南下救援袁绍。

此时南皮的袁绍手中有兵卒三万余人,其中就有八千大戟士,欠缺的只是骑兵力量,父子二人合兵之后兵力达到八万人,又一次占据了兵力上的优势。

而曹操此时有兵卒五万人,其中有五千虎豹骑,这是曹操能拿出手的全部力量了,袁绍不但占据地利,兵力还占优,曹操顿时犹豫不决,心生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