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页

最为悲剧的就是明王朝了,趁着小冰河时期的大灾荒,建奴勾结蒙古,霍乱中原,拉开了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三百年。

为什么说是最黑暗的三百年呢,其他少数民族也曾近入主中原,但像什么金王朝,元帝国都是威风八面的,唯有后金,软弱的令人作呕。

李重手中大约有三万骑兵,所以李重派赵云、太史慈、高览三人各自带领一万骑兵北上,这是一场掠夺性的战争,除了必要的兵刃、弓矢外,三万骑兵出了长城,手中就没有一粒粮食了。

在生死存亡的压力下,三万骑兵爆发出惊人的潜力,一日一夜间就行军一百五十里,沿途连破三个鲜卑部落,抢得牛羊马匹无数,最后合兵单汗山,拔出了鲜卑人距离长城最大的一个据点。

说的容易,实际上这场战斗打的非常惨烈,由于要分开行军(怕抢的粮食不够三万人吃)赵云、太史慈、高览三人行军的路线并不相同,所以他们到达单汗山的时间也不一样。

鲜卑人可不是软弱可欺的羔羊,实际上这个年代的鲜卑人血性十足,一度打的匈奴人丢盔卸甲,战斗力强悍无比。

单汗山最少有一万五千鲜卑骑兵聚集,虽然是仓促遇敌,但双方也杀的尸横遍野,惨烈无比。

最先和鲜卑人交手的是太史慈,由于在兵卒的人数、体力上都处在劣势,太史慈打得十分艰难,很快就被鲜卑骑兵团团包围起来,情况岌岌可危。不是太史慈不想等到赵云和高览来了再动手,但太史慈能等,人家鲜卑人可不是傻子,能让一万大军杀到眼皮底下还无动于衷吗?

另外太史慈也不敢可以减慢行军的速度,如果高览和赵云等人先到了,迟迟得不到自己的支援,到时候自己有什么面目去见别人。

在李重的军中,太史慈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不给别人做出榜样来,马上就回有人取而代之。好胜心极强的太史慈自然不会容忍这种情况发生,实际上武将也没有几个好胜心不强的。

赵云和高览二人也是这类人,二人也想先到达单汗山,和鲜卑人交手,但很可惜,两个人在黑夜中走了弯路了。等到高览到达单汗山的时候,太史慈和鲜卑人已经厮杀了半个时辰。

高览的援兵堪堪稳定住战局,但却不能给鲜卑人造成决定性伤害,李重在兵力方面的优势并不绝对。

又过了一个时辰,赵云这才带着一万骑兵赶到战场,一见到双方混战的惨烈景象,赵云就知道自己来晚了,羞愧、恼怒、懊悔、各种负面情绪涌上心头,所以赵云连想都没想,就策马就冲入敌阵,同时口中高呼:“裴元绍,后面交给你了……”

不得不说,这种方法是极端错误的,如果赵云是一员智将,此时此刻一定会先仔细观察战场,看看敌军的薄弱之处在哪里,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战术。但很可惜,赵云现在还没有那个能力,心性也没锻炼的那么成熟。

但有一点是可以保证的,赵云还是有着万夫不当之勇,就算蛮横无理一些,横冲直撞,也能击破鲜卑骑兵的阵型。更何况现在鲜卑骑兵还处在下风,根本分不出兵力来对付赵云。

还好赵云的副将裴元绍是智慧型人才,急忙指挥着一万骑兵分成十队,十队骑兵拧成一股绳,如同翻滚狰狞的巨龙,轰然冲进鲜卑骑兵之中,所到之处人仰马翻,断臂残肢四处乱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