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页

“大使阁下,我国怀疑贵国在向暹罗出售军火。而贵国的这种行为,严重的破坏了南洋地区的和平,对我国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我国有权力要求贵国停止和暹罗的军火交易!”面对暴怒的英国驻华大使朱尔典,中国外务大臣伍廷芳没有被吓到。反而义正词严的提出了中国方面的警告。

“外务大臣阁下,英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怎么可能随意像别国出售军火呢?”爱德华狡辩道。

“可是,我们在拦截的英国商船上面,发现了军火,不仅仅有步枪,还有火炮!并且,根据上面的英国商人的口供,他们是奉英国军方的命令,向暹罗运输军火的。”伍廷芳冷冷的说道。

“好吧!外务大臣阁下,暹罗是主权国家,大英帝国和暹罗政府之间的交易,是我们两国之间的事,完全不关中国的事!”朱尔典冷冷的说道。

“可是,这对中国的安全造成了威胁。这个理由,已经足够了!”伍廷芳冷冷的说道。

伍廷芳提出的这个理由,非常的强势,也非常的霸道。以往,这样的事,英国也做过不少了。特别是英国和法国在全世界争夺海上霸主地位的时候,英国经常搜查法国的商船,阻止法国向英国的殖民地的那些抵抗势力提供军火。而现在,中国把这一招用到了英国的身上,确实是让他们非常的愤怒。

“外务大臣阁下,中国这样的做法,是在损害英国的利益,这必将损害我们两国之间的关系!”朱尔典大使警告道。

“中国不惧怕任何的挑战。任何损害中国利益的行为,都将受到中国的严厉打击!”伍廷芳回答道。现在的中国,已经有足够的实力和底气说出这样的话了。中国,已经不是任由西方列强任意欺凌的了,中国可以向全世界,发出自己的强有力的声音。

中国外务大臣伍廷芳和英国驻华大使朱尔典之间的这一次的会面,自然因此不欢而散了。这也使得两国的关系,出现了危机。只不过,英国现在还现在布尔战争的泥潭之中,同时海军的战舰也正在建造,根本就无法对中国采取有力的手段。因此,他们只能抗议几声而已。

中国海军的及时封锁,使得暹罗政府无法获得足够的武器。他们向英国政府购买了五十万支步枪和上千门的火炮。但是,仅仅是在中国海军的封锁之前,获得了二十万支步枪和两百门各种口径的火炮。剩下的步枪和火炮,都被中国方面查封了。

暹罗已经付了钱的,但是却没有收到货,这让暹罗国王朱拉隆功和政府非常的不满,他们向英国方面提出,要求退还货款。但是,英国方面坚称他们已经发了货了,没有收到军火,这是暹罗方面的事,和英国无关。英国在中国那里吃了一个大亏,正生着气呢,当然不会给暹罗好脸色了。而暹罗支付的货款,显然不会退还给他们了。这让暹罗方面非常的愤怒,暹罗国王朱拉隆功砸了好几个花瓶,但是却没有任何的办法。这或许就是小国的悲哀。

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南半岛上的雨季慢慢的结束。在这段时间内,中国军队开始向暹罗边境集结,而暹罗国内的军队,也完成了扩编。暹罗陆军,扩充到了一百万人。但是,仅仅只有三分之二的人装备了步枪,火炮也不到五百门,剩下的人,只能使用刀枪以及弓箭之类的武器。

战争的阴云,开始在暹罗上空集聚,全世界的目光,也都集中在了这里。所有的强国,都在猜测,中国对暹罗的入侵,将会变成什么样?会不会向英国正在进行的布尔战争一样,变成一个战争泥潭呢?毕竟,暹罗的人口,可是布尔人的二十倍。中国要想一口吞下暹罗,恐怕不太容易吧!

中国人向来注重师出有名!因此,即便是要出兵吞并暹罗,但合理的借口还是要准备好的。7月中旬,中国最大的报纸——《帝国日报》,上面用头版,刊登了暹罗吞武里王朝的建立者,郑信的生平,以及吞武里王朝的建立和灭亡的过程。

郑信的父亲郑达出身于中国广东澄海华富里,清雍正年间南渡暹罗,居大城府,是一位摊主,致富后改名为镛;他的母亲诺央是暹罗人。郑信就出生于大城府。他7岁时开始在一所上座部佛教僧院接受教育,经过7年的学习,成为一名皇家侍从。传说有一次,他和他的朋友、佛教初学者通銮出寺托钵化缘,见一中国算命老先生,算命先生看了手相,告诉他们,他们两人将成为国王。他们当然没有认真对待,但后来郑信果然称为暹罗王,而通銮也杀了郑信,成为了拉玛一世。

郑信在来兴府任副府尹(后来成为总督)时,得到了他的泰国名字达信,正式头衔是披耶达信。当他晋升为甘烹碧府总督时,他不得不返回大城。因为当时缅甸袭击了泰国,并包围了泰国首都。郑信领导并参加了首都的防卫工作。但大城很快在1767年沦陷,郑信率领一小支军队冲出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