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页

“大王在几个月前发起了全民扫盲运动,要求所有四十五岁以下的居民都必须识字。为此,他特地派出大量的教书先生进行教学,同时还自己出钱,部分贴补大家参加扫盲班造成的误工与误农损失。”老板说到这里,也稍停敬起虞允文酒来,“公子您也别只顾着问,这酒菜都快凉了,您放心,就算吃完时您还没问完,在下也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

老板这话一说,虞允文倒觉得脸上有些发烫,连忙回敬起来,这时他才发现这赵国的民风真的是相当淳朴,与大陆上颇有不同。

酒过三巡,老板才接着先前的话题说道,“公子刚才问到为何大家都愿意识字,道理很简单,不识字的人获得不了国民待遇啊!”

“国民待遇?”虞允文好奇地问道。

“对,只有获得国民待遇,才算是我们赵国的国民,税收只要缴纳非国民的一半,而田税更是只需缴纳收成的一到两成,服徭役时按照市场价格支付酬劳,而且如果误农误工的话还会有补贴呢!”老板大概是受到酒力影响,说起来眉飞色舞。

“有这等好事?那要成为国民应该很难吧。”虞允文问道。

第二百二十四章 暗访

“不难,不难,至少对我们汉人来说不难。首先,你要识字会官话,这方面陛下专门派人教授,会日常用语和几百个常用字就行了,最多也就几个月的时间,然后如果是汉人就可以直接获得国民待遇了。胡人要麻烦一些,不过只要定居足够长的时间,也能够获得国民待遇。而且,只要父亲是国民,那么他的孩子也是国民。”老板吃人的嘴软,所以回答得很耐心。

“这样容易?那税收岂不是很低,财政怎么办?”虞允文觉得很奇怪,这么低的税率下国家怎么可能撑得下来呢?尤其是赵国还常年打仗,战争的开销可是很惊人的。

“这您得去问那些大人,我们这些小民可是不太清楚的。但鄙人也略懂一些,我们赵国控制了大宋与西方之间的海上贸易,光这一项就有相当的收益了。另外,粮食、布匹、食盐等生活必需品都是官府专营的,也有一定的收益。”书店老板有些为难地答道。

虞允文自以为弄明白了,“垄断那些生活必需品啊,这倒是有很大的利润,但是百姓的生活肯定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啊。”

“你说什么呢?”老板大概是酒劲上来了,有些激动地说道,“自从大王搞了这个专营,这些物资的价格比以前要公道得多。拿粮食来说,以前那些米商囤积居奇,操纵价格,粮价低的时候,农民种粮是种得越多就赔得越多,而粮价高的时候城里的居民却根本买不起,结果城乡老百姓的日子都过不好。而现在专营后,粮价波动小了,除了米商以外的所有人全都得利。至少这样做以后,我就再也没见过有人饿死!”

老板这话一出,虞允文惊呆了,没人饿死,这可不容易啊!就算在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也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很快他就发现一个问题,“不对啊,就算粮价合理,但乞丐总有饿死的吧,还有遇到灾年官府能赈济得过来吗?”

“这公子您就有所不知了,我们赵国是没有乞丐的!”书店老板笑着说道。

“这怎么可能?”虞允文今天已经快吃惊到麻木了。

“我们大王规定,国内禁止乞讨,如果失去收入来源不得不乞讨的话,官府可以为其安排工作,如果拒绝工作,将被贬为奴隶,如果成为奴隶后依然拒绝劳动,将被立即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