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页

由于金军溃退迅速,宋军此次北伐获得了相当丰厚的战利品,李显忠部由于冲锋在前自然得到的也最多,这令邵宏渊非常不满,而李显忠担心这一点而特意分出相当一部战利品留给寸功未立的邵宏渊部,却又被他认为是“嗟来之食”。果然印证了陆仁曾经说过的一段话,“贪利的人一般来说其实很好相处,只要肯付出,就一定有回报;但是贪利而又心胸狭窄的人,就绝对是人渣中的人渣,对待他们,要么就将他当成敌人来对待,要么然就远远避开为妙。”

李显忠也是聪明人,便尽量远远回避于他,反正就算靠在一起,真的遭到攻击时邵宏渊也十有八九会找借口不派兵来援。可是这样一来,邵宏渊就更是将李显忠恨得牙痒痒的,不知不觉间两只军队的间隙越来越大,几天后甚至超过了二百里,而本来应该被他们保护得很好的赵昚后军却已经像剥了皮的橘子那样,露出了脆弱的瓤……

“官家,快撤吧!再不撤就来不及了!”一位禁军将官焦急地劝道,望向赵昚的脸上尽是惊魂未定的神色。原来,不知道从哪儿杀出一支强大的金军骑兵,居然从李显忠部与邵宏渊部之间狭长的空隙里钻了过来,直接冲到了南宋三万多禁军面前。按说赵昚上台已经对南宋禁军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整顿,战斗力比以前可强得多了,但是在这支似乎是从天而降的神秘金军面前,竟然显得不堪一击。这固然有禁军将领和赵昚本人太过大意的因素,更是因为这支金军骑兵乃是金国最精锐的三万禁卫军铁骑,而他们的主将自然是此时本该驻防在北疆的纥石烈志宁了。原来这是完颜亮和他的爱将早有预谋的一起“乾坤大挪移”……

其实完颜雍根本没造反,完颜亮自然也没死,全都是演戏罢了,然而金军全线撤退却是真的,所以连赵抗和虞允文也没有看出问题。不过,在金国南征大军全线北撤的同时,纥石烈志宁却按照当初的约定,率领金国最精锐的三万禁卫骑兵长驱直入,准备突袭毫无准备的宋军。按照两人的原定计划,纥石烈志宁部是应该迂回到宋军主力李显忠部的侧面,与完颜亮亲率的数万精骑进行夹击,只要李显忠部一被击溃,宋军的反攻就肯定到此为止了,如果有机会的话还可以再将邵宏渊部也吃掉,彻底打垮南宋本就不强的陆军。但是,纥石烈志宁南下后,却敏锐地发现了一个更好的机会:由于李显忠与邵宏渊二人不和,两支军队也渐行渐远,之间产生了一块有着相当面积的真空地带,而赵昚所在的后军则令人(当然是指纥石烈志宁了)惊喜地暴露了出来……

纥石烈志宁虽然并不是一个喜欢弄险的人,但是巨大的利益却诱使他孤注一掷,率军悄无声息地钻入了缝隙之中,直插赵昚所在的后军!这一招非常危险,如果宋军两大主力发现他们的行踪,纥石烈志宁部将陷入宋军的三面夹击之中,但是一旦得手,南宋皇帝沦为阶下囚的话,那金军的南征便可以不战而胜。因为完颜亮曾经对他分析过,南宋的士大夫们决不会愿意接受赵抗的统治,到那时他们很可能反而会掉头帮助金军,若是那样的话,就算赵抗出动五十万大军北伐,他们又有何惧呢?

在被金国的禁卫军轻易击破外围后,赵昚终于体会到他的义父当年那种深入骨髓的恐惧,但是年轻的他显然要坚强得多,不但没有落荒而逃,而且还督促将士顽强抵抗,他相信只要能再坚持一天一夜,李显忠等人的援军就会赶到,那时就有反败为胜的机会。可是赵昚的勇敢并没能改变战场的局势,南宋禁军现在虽然已经裁汰老弱,而且训练的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战斗与训练有着本质的区别,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根本没见过血,更加缺乏与骑兵作战的经验,根本无力阻挡纥石烈志宁那势不可挡的数万铁骑。只是两个时辰宋军就已经伤亡大半,降敌的也不在少数。禁军中幸存的最高将领张子盖(正史中他是张俊的子侄中唯一一个抗金名将,在野战中杀死数千金兵,相当难得,也算是为他无能的伯父挽回了一点颜面,可惜短命,真是“好人不长命、祸害活千年”)一边指挥仅存的三千多人顽强抵抗,一边命令那几个还能战斗的大内侍卫将赵昚强行架走,护送其渡过淮河。

赵昚这时也知道自己原先太自大了,就没有再继续顽固下去,而张子盖喊出的那句“天下可无臣,不可无陛下!”更是令他泪流满面。然而现在撤退已经迟了,而由于这一带久经战乱蹂躏,几乎可以说是“千里无鸡鸣”想躲起来一时都找不到地方,在金军骑兵的穷追不舍下,被逼到淮河岸边的赵昚已经来不及找船渡河了,而这时的张子盖早就在无数马蹄的践踏下化作了一滩肉泥……

“南蛮的小皇帝,投降吧!我们会保证你的安全!”越逼越近的金军骑兵叫嚣道,在他看来宋朝的皇帝已经抓到过两个了,再来一个也没什么稀罕的,所以语气异常平淡。

第五百零一章 各个击破

“大哥他说得对,不懂军事的人,最好远离战场……”赵昚并没有作出回答,轻轻叹了一口气之后,就如同寻常走路一样,和几个侍卫一起平静地踏入了滔滔大河之中……

“这就是汉人所谓的气节吗?也对,连他那懦弱的老子(指赵构)当初都死不投降(称臣之类的在金人看来还称不上投降,完全将自己的命运拱手交出才算),他自然更加不会了……”随后赶到的一员金军将领看了看滚滚波涛,不禁唏嘘不已。不过,想到他们胜利在望,他又是一脸喜悦,尽管这令他那沾满鲜血的面庞愈发狰狞……

对他们来说,进入禁卫军固然是极大的荣誉,却也因此而失去了大量参战的机会,他们已经憋了太久,所以这次的爆发便愈加酷烈。宋军三万多禁军与金国禁卫军的人数大致相当,但战斗力却有云泥之别,禁卫军只付出了不足五百人的伤亡,就几乎将同样兵力的南宋禁军全部歼灭,实力之强可想而知,但是他们很快就将遇到真正的对手……

这时三支宋军的主将也都知道了金军的动向,一时惊骇莫名,他们怎么也没想到金军居然敢冒那么大的风险,硬是从缝隙里钻了过去。三位将军的反应各不相同,李显忠在紧急回援的同时,也不忘做好警戒工作,以防撤至北面的金军主力再杀一个回马枪;邵宏渊则急于表明自己的忠心,急吼吼地率军回援,路上百忙之中还不忘写奏折弹劾一下同僚;至于水陆并进的老将杨存中,则在急火攻心之下吐血晕倒,在急救后才苏醒过来,他一直是皇帝的近臣,深知此事非同小可,不但命令手下的陆军倾巢而出,连大部分水兵都舍舟登陆,前去勤王救驾。

纥石烈志宁早在长驱直入之前,就已经想到了南宋诸将的可能反应,事先派出大量斥候侦查他们的动向。歼灭南宋禁军之后,纥石烈志宁又从南宋三员大将各自为战的现状中觅得了战机,他派出三千多人作为疑兵阻遏邵宏渊部,而将主力集中起来对付杨存中部。邵宏渊乃是一名庸将,被那三千多金军扬起的沙尘(老办法,马尾后面捆树枝)震骇住了,不敢继续率军前进,还连忙派人向李显忠求援。李显忠认为金军不可能以主力对付目前与自己所在位置已经相当接近的邵宏渊部,再加上他之前对邵宏渊的某些作为早已心怀不满,便拒绝了加速行军前去支援的要求。这样一来,邵宏渊固然对李显忠恨得牙痒痒的,也更加不敢与金军交战,他是打死也不敢让军队继续前进了,反而紧急布置拒马鹿角等物以防金军出动大群骑兵掩杀过来。

杨存中当年在柘皋之战大败金军,是南宋难得的勇将,然而他如今已经年过五旬,又长期负责皇帝的安全保卫工作,还得长期应付文官们有理无理的弹劾,性格也愈发变得谨小慎微,早已不复当年之勇。再加上随他前去救援赵昚的数万军队中水兵占了足足一半,在陆地上的战斗力就可想而知了。同时,由于过于心急,宋军的队列根本无法保持好,当纥石烈志宁的精锐骑兵杀过来时,来不及列阵的宋军步兵又如何能够抵挡得住呢?毕竟杨存中率领的这支军队,素质虽然还不错,但也没到可以用散兵迎战金军最强骑兵的程度啊!再说金国禁卫军刚刚获得一场大胜,士气之高昂远非因皇帝下落不明而人心惶惶的宋军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