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页

不得不说,一味的怀柔并不能取得效果,折可适这一手让整个横山地区陷入恐慌之中,于是乎,各部族都做出了决定,死心跟着李乾顺的,开始偷偷迁移,有些向往大宋生活的,直接来找折可适,表达了投诚的意愿,怕两边报复的,采取的观望,派信使给折可适送信,保证不攻击大宋军队。不管做何选择,对于折可适来说,就是消除了后顾之忧,留下五千兵马清剿散乱在群山之中的散兵游寇,并维持住横山的整体秩序后,他率领剩下的四万多兵马直扑洪州,那里还有两个要命的小娘子让他难以入睡。

溃军带来的消息让李令律左右为难,洪州攻打了快十日了,依然没有攻下的希望,通过征召,他倒是又有了近五万兵马,可这些兵丁远不如他带来的精兵,攻城器械的缺乏也是要命的事,李令律倒是给左厢神勇军司下了令,让神勇军司都统领李密赍律令征召兵丁,一同来攻打洪州,关上王麟和仁多保忠退回大宋的大门。然后与粱哆一起攻下宥州,抓住那个让人讨厌的征西夏大元帅。

只是他没等到李密赍律令的兵马,倒是等来了他的求援。麟州都监徐子安在与赵思恭商议后,果断出兵,四万兵马朝弥陀洞而来,这让李密赍律令一下子慌了手脚,他仅有一万人,就算征召也难以保证有足够的兵马抵挡住徐子安。

那徐子安并没打着攻下弥陀洞的主意,他只是心痒,各处消息都是宋军节节挺进,尤其是自己的同僚居然都到了大同府,这让他如何坐得住,得知折可适全力攻打横山后,他便彻底坐不住了,配合牵制住左厢神勇军司总行吧,这一路他就是扫荡,等到了弥陀洞和李密赍律令对峙就是他的意图。

李密赍律令并不知道他打的是这个主意,祥佑军司还有防守银州的重任,根本不可能增援他,李令律居然还想让他出兵攻打洪州,他觉得这是天大的笑话。

接到李密赍律令求援的李令律发愁了,横山不保,洪州攻不下来,兵马捉襟见肘,折可适大军也快到洪州,怎么办?犹豫之间,另一个消息让他彻底崩溃,粱哆传来消息,让他放弃洪州,前往宥州与他的留下兵马合在一处,他要前往兴庆府增援,大宋虎翼军已兵临兴庆府。

随便看看地图,李令律就知道西夏有了天大的麻烦,如同四处漏风的墙,那里都需要堵,唯一可指望的便是晋王的大军,但谁知道大宋还有没有后手,粱哆的提议他根本不予考虑,前往宥州那是死路一条,王麟在宥州有四万兵马,种师道有三万,折可适怎么也还有五万,他就算和粱哆留下的两万兵马合在一起,也挡不住王麟与折可适、种师道的夹击。还是想想后路吧……

想定后,李令律召集众将,说出了让一众将领目瞪口呆的决定,要么投降,要么前往银州。

一番争执后,多数将领决定投降,虎翼军的威名远震,兴庆府凶多吉少那是不争的事实,更主要的是有仁多保忠这个先例,那个老狐狸要是没看清楚形势,如何会降?这二十多日的战事已经说明了一切,很多人都认为仁多保忠毒辣的眼光早就看清楚了这一切,人家降得恰到好处,既没有风险,还有莫大的功劳,不过现在也不晚,手下还有几万军士,也算大功一件。

第三百四十六章 洪宥底定(一)

商量定了,李令律派人送信进城,种师道都不敢相信他从信上看到的,征战这么多年,还是头一次见围城的向城里被围的投降,城池攻不下的多了去了,那个不是拍拍屁股退兵,以后再说,哪有攻不下来就投降的?

赵云灵看完也是傻眼了,“种老将军,会不会是对方诈降?想借此攻占洪州?”

种师道摇摇头,“这等诈降某没见过,某不让他入城便是,太奇怪了。”

耶律特里想了想道:“会不会是这李令律丢了横山,无处可去?”

“这到有可能,可这还是西夏地界,银州、龙州、盐州……,那不能去?”种师道还是不解。

“哎呀,我说老将军,管他的,人家要降,你就受着,总之是好事!”赵云灵懒得伤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