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十月末,京城才有一封姗姗来迟的圣旨,让郑朗判西京。也不能真的让郑朗在西北苦寒之地呆上一辈子,并且郑朗也到了六十九岁高龄了。难道让郑朗来一个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因此将郑朗诏回洛阳养老,但不准郑朗致仕。

郑朗未遵旨,直接拒绝。

既然要致仕了,那么就得弄一个一清二楚,何必挂一个虚名惺惺作态?

传旨的太监只好领旨回去。

就在这时,一个小道消息在宋朝开始流传,它揭露了一个可怕的真相,那就是李贵的真正身世。世人所知道的是赵念奴为婆婆所逼,离家出走,沦落到了鄂州,让张亢手下找到了。

但这个小道消息非是如此,而是说赵念奴并不是在鄂州,她奔向辰州向郑朗求救。因为在路上失去了钱财,一度沦落成乞丐。刚找到辰州,两人同时出事,绑架到了那个山洞,冬天寒冷,两个抱作一团,然后什么事该发生的一起发生了,这才有了李贵。

消息传出后,许多人耻笑。

甚至更多的人打抱不平,赵念奴在京城,但不好询问,可崔娴也在京城,于是有贵妇人旁敲侧击,但没有想到崔娴居然承认了此事。是真的,不是流言!

这一下子炸了营。

郑朗功劳很高的,可功归功,过归过。

许多言臣上书弹劾,有的人话说得难听一点,那就是虽人之有欲,但那是公主,如果实在憋得难受,宁肯能挥刀自宫,也不能与公主发生什么。说者都是很轻巧的,真摊上他们自己,看他们能不能挥刀自宫。

郑朗开始从神坛上一路下跌。

还有人大臣弹劾,既然犯下如此大错,还有何颜面继续在朝中做官。就在这时候,高滔滔于宫中设宴,对群臣说了一句:“这件事自始至终郑公就不想隐瞒。前面救出来,后面就将事情经过亲自禀报了仁宗皇帝,而且哀家也知道此事,司马光与王安石同样知道。所以郑公一再拒官爵,但无论是仁宗皇帝,还是哀家,或者是陛下,都强行勒令郑公将此事隐瞒。不为他故,若没有郑公,何来河工?若没有郑公,何来熙宁变法,国家富强,何来收复河湟灵夏?大宋又何来这等盛世华年?诸位,不要再以小人之心置君子之腹了。”

就是这一句话,让所有言臣不能再言。

高滔滔又说道:“诸位弹劾郑公,哀家理解,可想一想郑公一生为大宋所做的一切,就是这点错误又算什么?并且知道此事真相的人不多,真相不会是哀家陛下与王安石、司马光散布出去的,散布真相的人是郑公自己……他要致仕,陛下一直不肯,这是郑公逼迫陛下准许他致仕啊。”

“诸卿家,郑公这一生为了宋朝奔波不休,过得太苦,真相散布出来,哀家与陛下也不得不准许他致仕……难道诸位还想让他背上一个沉重的包袱度过晚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