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页

宋翔[校对版] 木林森444 1886 字 2022-11-12

3、充分发挥部下才能,打仗他们上,功劳自己拿。

看到此处,是不是联想到了国民党的一些将领?其实任何时代都不乏这种会打“巧仗”的“名将”。不过老实说,刘光世招安的本事还是挺强的,收了不少流寇军贼,御下也有一套,比吕祉之流的书呆子强多了,这点还是值得学习的。

本色时刻:

光世以枯秸生穗为瑞,闻于朝。帝曰:“岁丰人不乏食,朝得贤辅佐,军有十万铁骑,乃可为瑞,此外不足信。”

尝入对,言:“愿竭力报国,他日史官书臣功第一。”帝曰:“卿不可徒为空言,当见之行事。”

杨存中(沂中)

忠的奸的都讲了,下面来谈谈有争议的。杨存中,本名沂中,因和赵构关系好,绍兴年间被赐名“存中”。他出身军人世家,祖、父都在与金人战斗中战死,靖康年间成为张俊的部将。杨存中作战勇猛,且颇知兵法,很快在张俊部将中脱颖而出。当时适逢张俊担任赵构的护卫,杨存中的所作所为给皇帝的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建炎年间是非常动荡的四年,杨存中无论在剿贼、平叛(苗刘兵变)还是抗金(明州阻击战)都有不错的表现,几乎每战都是冲锋在前,终于被高宗看中,执掌了宿卫亲兵。杨存中执掌御林军后,不仅出色的完成了保卫工作,还经常协助其他将领与伪齐、金兵作战。这样到了绍兴六年,高宗破天荒的将三衙(殿前司、步军司、马军司)全部交给杨存中掌管,显示出对他的高度信任(此时杨只有三十五岁)。

金人破盟后,杨存中参与了著名的柘皋之战,以长斧兵大破兀术的精锐骑兵。但之后因为张俊贪功,在进军濠州的时候中了金兵埋伏,杨存中指挥失当,宋军大败。班师回朝后,高宗毕竟和杨存中关系不一般,以柘皋之功抵濠州之败,依然给他加官进爵。

之后杨存中更是一路官运亨通,执掌了中央军政的大权,屹立不倒近二十年。直到金主完颜亮南侵之前,杨存中提出“备敌十策”,反而被步军帅赵密诬陷为“喜功生事”。杨深知赵构为人多疑,自己又掌权日久,于是主动提出辞职,这才算逃过一劫。

但此后数年宋金交战,宋军多有败绩,朝廷又几次把杨存中请出来做救火队长。杨毕竟是经历过大阵仗的,对很多军事问题有较精辟的见解,而且他资历最老,诸将听命,因此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杨存中一直干到孝宗乾道二年才因病去世。

杨存中的战略偏于保守,比较注重防守,但战斗中往往身先士卒,表现十分勇猛。他协调能力强,善于处理与朝廷的关系,很适合担任国防部长一类的职务。除此之外,对军械制造也颇有心得,曾发明马皇弩,以补克敌弓之不足。

关于杨存中这个人,最大的争议估计就是他在岳飞案以及议和一事方面的表现了。杨是岳云、张宪的监斩官,本人又是张俊的爱将,与高宗关系很好,因此很多人怀疑陷害岳飞一事他也有参与。另外,宋金议和后,由于秦桧的迫害,很多大将纷纷被调离现役,唯有杨存中能执掌殿前司十数年而不倒,不得不让人怀疑他与秦桧关系暧昧。

杨存中是否真是个奸臣,是个“髥阉”,本文不想做过多的讨论。这里只想列举一些事实:

1、杨存中曾多次制止同僚的杀俘行为,而此一行为在南宋将领中相当普遍,包括大名鼎鼎的韩世忠。

2、杨存中并不十分赞成割地求和的外交方针,曾强烈反对割让战略要地和尚原,并希望在金国“还旧壤,损岁币,复白沟之界”的基础上与其谈判。

3、杨存中爱才,曾维护李显忠、董先等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