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页

宋翔[校对版] 木林森444 2208 字 2022-11-12

虞允文目光炯炯,盯着陈亮,道:“同甫,你聪颖精明,文采过人,志量非凡,胸怀大志这些都是好的,只可惜你为人太直,锋芒太露,又愤世嫉俗,趟若你这时为官,老夫可以保证你干不了三个月,不是被人排挤出去,就是自己辞官不做了。”

杨炎听了,也认为虞允文看得很准,他认识陈亮的时间并不长,但也看出陈亮为人过于耿直,又有些恃才放旷,现在自己是他的上司,有些事情到是可以不和他计较,换了别人可就未必了。

陈亮听了,眉尖稍挑,抗声道:“相公,亮闻古人之于文也,犹其为仕也,仕将以行其道也,文将以载其道也,道不在于我,则虽仕何为。亮守为直中取,不为曲中值。”

虞允文不置可否,道:“为政者,首要是虚怀若谷,能接纳与自己不同政见,听得进对自已的批评,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如果容不下与你政见不同的人,只会使阿谀小人钻了空子。其次使是要不拘泥于形,能曲能伸,因力而作,因势力导。”

杨炎点点头,道:“相公说得是。”

陈亮却还有些不服,道:“难道相公是要我也谄谀奉君,以求高官吗?”

虞允文微微一笑,道:“坚者易拆,姣者易污,林秀于林,风必摧之,独行于人,侧人不以为狂,则以为妄。‘脱靴奴使高力士,辞官妾视杨贵妃。此真太白大节 处,他人不知吾亦知。’痛快是痛快了,李太白虽然号称谪仙,但从此不也只能寄居山林,吟诗为乐。而狄仁杰不惜屈身待奉武氏,以待时机,终成唐室砥柱。你是愿意做李白,还是愿意做狄仁杰。”

陈亮微微一震,“脱靴奴使高力士,辞官妾视杨贵妃。此真太白大节处,他人不知吾亦知。”这几句是他十七岁时所写的《谪仙歌》中的两句,陈亮却知道,李白虽然是以诗闻名天下,流芳百世,其实他心里也是渴望建功立业的。而狄仁杰是武则天时代的名臣,廉洁勤政,体恤百姓。也是后来武氏还政于李氏,恢复大唐国号的关建人物,虽然他在武氏代唐之后,却一直待奉武氏,为当时后世的不少人所诟病,但仍无愧大唐名相的称号。

虞允文又轻轻叹了一口气,道:“熙宁年间,王荆公主持新法,初衷当然是为了富国强兵,而且凭心而论,每一条新法也都是为国为民着想,只可惜王荆公性子太刚,又听不得反对的意见,是以凡是反对新法者,无论其言是对是错,是好是坏,一屡谪出,使得吕惠卿,韩绎,曾布一于小人钻了空子,有机会执掌朝政,后来才引发后来新旧两党之争,国势不振。以至蔡京才得以出头,把持国政,始有靖康之难。其实现在朝中主战主和两派,与当年新旧两党之争何其相似。一个处理不好,就会重蹈覆辙。”

陈亮心中也不禁心中凛然,他熟知史实,当然知道当年的新旧两党之争对大宋的危险有多大,因此也深深体会到虞允文的但忧,起身对虞允文一躬到地,道:“相公之言,陈亮受教了,当时时警惕于心。不负相公所望。”

虞允文微微一笑,挥了挥手道:“国事艰辛,恢复大计非一朝一夕可就,如今我大宋已剩这半壁江山,若是再不能上下一心,齐心协力,而一味内耗,又何以恢复中原呢?我们这一辈的人都以垂垂老矣,以后就看你们这些年轻人了。老夫纵然身死,也能够瞑目了。”

杨炎一震,道:“相公何此言。”

虞允文摆了摆手,笑道:“老夫以是古稀之年,纵然身死也不为夭拆,也不必忌讳这些这事情,只是大宋正值危难之时,外有金国虎视眈眈,内有摩尼教在南方作乱,稍道不慎,便有覆国之险。你们都是年轻才俊,也是大宋未来的栋梁之材,所以老夫今日才把你们请来一叙,希望你们日后都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使大宋收恢失土,重新兴盛起来。”

第三百一十一章 再上征途(一)

回到家里,家人们都是吃过了晚饭,有事的各自忙碌,无事的也都各自回房休息去了。赵倩如正坐在房中看书,见杨炎回来,赵倩如放下手中的书卷,道:“炎郎,你回来了。”然后起身帮他脱去官服,换上家居的衣衫。她到是己经完全融入做杨炎妻子的角色。

杨炎有些谦意道:“今天没能回家陪你吃饭,是我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