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页

宋翔[校对版] 木林森444 1808 字 2022-11-12

进了广州城之后,几乎家家张灯接彩,鸣鞭放炮,恭迎杨炎,还有不少百姓沿街焚香祷告。人人争相上街,一度杨炎的风采,几乎挤得大街上水泄不通。因为杨炎数次解救广州兵危,又平定海盗之患,深得民心,百姓们感念杨炎为广东所做的恩德,才会受到这样的待遇。连赵汝愚都在一边感叹:公道自在人心。

到了州衙之后,众人坐定,赵汝愚和岳霖立刻问起当前的战事。杨炎简单向他们介绍了一下海上进军的计划,然后道:“现在战事恐怕会旷日持久,因此必须准备足够的钱粮物资,我这次到广州来,一是为了商议海上进军的事情,二是为了解广东现在能够供应朝廷多少钱粮物资?”

第五百三十八章 广东之行(二)

岳霖道:“今年的秋税刚刚收完,现在全部要集中在广州,除去各地方自留的,共有粮食五十四万五千石,钱一千三百五十三万贯。”

杨炎略一思索,道:“钱到是不少,但粮食却远远不够,五十多万石粮食,最多也只够隆兴支持半年左右时间,还可以再多筹集一点吗?广西那也的情况怎么样?”

岳霖有些为难,道:“粮食恐怕难以再筹集了,广东本来就不是产粮区,以往还要靠广西支应一部份,能够准备五十多万石粮食,已经很不容易了。如果将地方自留的粮食再抽调一部份,最多也只能再筹集十万石左右。而广西虽然是产粮区,但刚刚平定下来,地方上百废待兴,恐怕还不如广东。依下官看来,现在只有四川才是产粮大区,而且未遭兵戈,应该多从四川征调粮食才对?”

杨炎点点头,道:“我也知道四川是产粮之地,但仅靠四川一地恐怕也难以支应整个大宋的抗金需要,其他地方也需要一齐分担一些才是。”

这时赵汝愚开口,道:“下官看来,那么唯今之法,只有到海外去购买粮食了。只是这样一来海路遥远,恐怕耗支巨大。二来现在所有官船都已经编入了水军,不日就要从海上进攻,能够调出多少船来装运粮食呢?”

杨炎也苦笑了一下,以前他只管带好兵、打好仗,抚平地方就可以了。钱粮这些事情从来都不用他来操心,只有朝廷来调派,现在才知道筹集钱粮,保障贡应大军的后勤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怪不得汉初时期,只是半点战功都没有,只是留守后方,保障贡应的萧何可以与韩信、张良并立为“汉初三杰”,到也不是没有道理。

赵汝愚道:“在下到是有一个办法,是不是可以把到海外去购买粮食的事情,委托给商人去做,船只到港之后,朝廷只用向他们支付费用即可。”

杨炎眼睛一亮,道:“这到是个好办法,可以施行。”

岳霖却道:“这法子虽好,只是海外购粮,耗支巨大,而且无多少利益,商人们未必愿意去做。”

赵汝愚想了一想,道:“我看可以这样,只要商人运用多少粮食,市泊司可以相应减免一定的关税,这样一来,有利可图,商人们一定都会愿意的。自从大人平定海盗之后,海路通畅,又不用向海盗进贡,来往商船更多,而且金人南侵以后,许多停泊临安的商船也都转停广州,市泊司的税收较之往年,足足提高五六成,因此减免一部份关税,并不会有大的影响。只是减免关税必须由朝廷决定,地方上不能自已做主,还请大人回朝去斡旋一番。”

杨炎点点头,道:“赵制置,你替我先写一份拆子,由我盖上大印转交给朝廷,我想朝廷应该会同意的。”

赵汝愚也点点头,他当然知道杨炎和皇上的关系,由杨炎出面来申报朝廷,相信不会有什么问题。毕竟这也是为了抗金大计着想。

杨炎接着道:“赵制置,岳转运,我这次来广州,还打算招集广东的商人,让他们为朝廷捐助一些钱粮物资,以支应抗金需要,你们看可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