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页

太宗一愣,点点头道:“朕却有此意,你是如何知道的!?”

房玄龄当然不会说是太子李承乾遣人通知的他,便道:“太子殿下奏请引军西征,圣上留中不发,不是有意吴王,还能是什么原因!?”

太宗道:“即便是让吴王出征,可是又怎么牵扯到了分封制上了?”

房玄龄道:“圣上欲遣吴王为帅,远征吐谷浑,若是胜了,圣上打算如何封赏?若是将吐谷浑旧地封于吴王,他日再有宗室立得大功,圣上难道还要照此成例?他日吴王若是坐大,引军东向,与太子殿下争储位,这大唐的江山便是不想乱,也不可得了!”

太宗闻言,不禁一阵心惊,李恪若是得了吐谷浑的旧地,能不能安分守己,这一点他也担心,但是更让他担心的是,房玄龄对分封制的忧虑,正如房玄龄所想,一旦此事有了开端,日后再发生这种事怎么办?难道要让分封制当真坐实吗?

房玄龄见太宗陷入沉思,忙接着道:“圣上!万万不可让吴王掌兵权啊!万万不可让吴王掌兵权啊!”

太宗闻言大怒道:“房玄龄!你好大的胆子!你居然敢离间天家亲情,该当何罪!?”

房玄龄凛然不惧,大声道:“臣为社稷着想,为天下请命,无所畏惧,圣上!若是以吴王统军,一旦让吴王在军队之中造成影响,只会助长吴王的妄念,也会让满朝文武无所适从,到时候,只恐有不忍言之时,圣上为吴王着想,想要给殿下一个好的安排,但是圣上为太子殿下着想过吗?一旦当真发生了臣担心的事情,那受损的可是大唐的江山社稷!圣上难道还想着让玄武门之事再发生一次吗?李唐皇室的血流的已经够多了,如今圣上所为乃是助长吴王的妄念,也会给圣上的后辈儿孙立下一个不好的榜样,到时候为了一张皇位,手足相残,兄弟成仇,臣以为切不可取。”

玄武门!

房玄龄的话让太宗的心中猛地一振,玄武门,弑兄杀弟逼父,这些事情已经成了太宗心中一生的污点,此前李承乾遇刺事情发生了以后,他让众多成年皇子之国,就是为了避免再发生玄武门那样兄弟相残的惨剧。

而且万一当真像房玄龄说的那般,以后他的儿孙,每一朝都会因为一张皇位,引发动乱,那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想到此处,太宗也沉默了,阶下的房玄龄说完那番话,也是冷汗淋漓,那些话也就只有他敢说,玄武门是太宗的忌讳,如今房玄龄当面直斥,也是冒着极大的风险。

太宗默默的起身,也不说话,走到了房玄龄的面前,将这位老臣扶了起来,道:“玄龄啊!这些话也就只有你敢对朕说了,是啊!朕也当真是糊涂了,真没就没想到这一层,只想着给他们兄弟都安排一个好去处,让他们相安无事,不要再发生兄弟萧墙的事情,可是却忘了,那张位子是天下最诱人的,没有能能当着免俗,真就算是将整个西域都封给李恪,到时候,他也不会满足的,不会的!”

房玄龄见太宗居然和他推心置腹,心中不禁一阵感动,道:“圣上!方才臣违礼了!只是圣上,此时断不可行,其实圣上也不用担心,太子殿下宽孝仁厚,定然不会作出手足相残的事情来,只要圣上安排得当,吴王殿下他们将来都能一生安乐的!”

太宗一笑,其实还有一句话,他没好意思说出来,那就是他作为一个父亲,和一般人家一样,也都想着能让自己的儿子出人头地,可是生在天家,有很多事情,都是身不由己,他首先要保证的是大唐江山社稷的长治久安。

除了太子李承乾将来要做他的接班人之外,其余的那些儿子们,将来能保他们一世富贵,也许就是太宗这个做父亲的唯一能做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