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页

接完了旨意之后,黄克缵笑着对易土生说:“请问易公公,陛下这次挑选工匠做什么用途?”

易土生淡淡的说:“没什么用途!”

黄克缵和张问达对视了一眼,怎么茬,还保密?

黄克缵心想,难道是要大兴土木了?这可是发财的大好机会,这个营造大臣,自己是一定要争取的。张问达心里也是这个想法,就算吃不着肉,也得喝点汤不是。

黄克缵咳嗽了一声说:“易公公辛苦了,晚上舍下略备薄酒,不知公公可有空闲?”

易土生一听有饭局,立刻来精神了,可转念一想,如今不同往日了,自己是皇帝身边的人,想喝酒还不容易,便淡淡的说:“公务繁忙,只怕没有时间!”

黄克缵尴尬的笑道:“那明天呢?”

易土生心想,这老小子是不是有事求我:“黄大人有话请直说,能帮上忙的杂家决不推辞!”

黄克缵被说中了心事,老脸一红,连连摆手:“没事,没事,只是老朽一向仰慕公公,想和公公交个朋友!”

易土生道:“原来是这么回事儿,这两天恐怕是没空了,杂家要为皇帝办事!”

黄克缵抢着说:“后天,后天请公公一定赏脸!”

易土生见实在不能推脱了,大笑道:“黄尚书如此客套,杂家要是不去就有些不识抬举了,一定到,一定到。”

黄克缵欣喜若狂,冲着张问达微微的点了点头。

最后,易土生在工部挑选了十名能工巧匠,都是心灵手巧的资深工匠。

易土生就是想要找这样的工匠,他自己对木匠用具毕竟只是知道个皮毛,要想真正的为小皇帝的木匠生涯来一次大改革,还必须借助能工巧匠的帮助不可。

当然了,这些人都是幕后英雄,成功了之后,功劳肯定是易土生一个人的。就好像大家都知道《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写的,而把他手下的那些文学大儒忘得干干净净。

易土生一面和工匠们商量着把墨斗、手锯的平面图画出来,一面命人到铅矿去找寻铅块。不到半天的功夫,小太监们就找来了很多铅块。易土生找了几块长方形的小巧的,让人磨平了磨尖了,当铅笔使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