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页

郑屠[校对版] 奉旨把妹 2531 字 2022-11-12

面对这种情况,郑飞深知未来天下的归属,只会在自己与金之间产生,与金一战的残酷与惨烈也将是前所未有的考验!他更加坚定了抓紧时间带领华国上下继续积攒国力,全面备战的决心。

随后,十几富有针对性的圣旨接连发布,整个大华国也正式投入进了全面的备战之中。

而就在郑飞与完颜阿骨打在为相同的目标带领各自的国民与部下进行全面备战的时候,宋、辽、夏三国却又展现出了不同的光景。

大宋方面,赵桓虽处置了耿南仲父子,后又立欧阳珣为相,再想励精图治,可欧阳珣等人所面对的却是一个被耿南仲及其党羽大兴祸事之后留下来的烂摊子,他们要想拯救大宋,必须从根上对大宋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这自然会触犯国家从上到下的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他们的改革之路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举步维艰,不止如此,还有无数双眼睛也在紧紧盯着他们,只要他们稍有过错,便会有雪花般的弹劾奏章飞入宫中,莫须有的诬告更是数不胜数!

正所谓三人成虎,偏偏赵桓已经接连因为郑居中、耿南仲之祸变得敏感无比,内心深处也并不完全信任欧阳珣等人,一看这么多人弹劾他们,自然而然的就认为他们也不行,没过多久又把欧阳珣罢了相,然后又经过挑选,宣布任命张邦昌为相。

这张邦昌的为官之道颇为高明,郑居中当政时,他不依附于郑居中,也不反对郑居中。等耿南仲当政时,他也同样始终采取明哲保身的策略。所以在两次政治大乱中他虽说没立什么功,也幸运的没沾惹什么祸,既没有平步青云、一飞冲天,却也是一步一个脚印在扎实的向上发展,再加上这个人极好说话,对谁都客客气气,凡事能严则严,不能就松,也是个出了名的“老好人”,深得朝中上下的喜爱,立他为相,顿时引来朝中一片赞誉之声。

张邦昌当了宰相后,马上废除了欧阳珣等人的那一套尖锐的改革策略,转而采取温和……或者说是温和的有些过头的方法,他所颁布的政令虽然有很多都是好的,但仍延续了他一贯的为官之道,就是不强求,我下达我该下的可以帮助国家振兴的命令,那是我的责任,但下边的人会不会按照我所说的去执行就不管我的事了,我又没有三头六臂十二颗脑袋,可管不了那么多,也犯不着跟别人因为公事结仇。

此举果然受到了朝中上下的一致欢迎,装装样子谁不会?装完样子大家该发财的还是发财,以前怎样以后还怎样就是了。

顿时,与朝中不久前疯狂弹劾欧阳珣等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在连批评张邦昌的都屈指可数。

赵桓并未就此放心,他吸取耿南仲的教训,又派人秘密调查张邦昌为相后的德行,但是你想,以张邦昌只愿做“太平官”的为官之道,本身巨额的宰相俸禄就够他花的了,他怎么可能会铤而走险收受不义之财自毁前程呢?

据说抢着给张邦昌送礼的人都从他家门口排到两条街以外了,张府却愣是大门紧闭,一概不收,张邦昌本人出门都要从后门偷偷走。

又据说张邦昌的小儿子在他一个朋友家里吃了顿饭,吃饭倒没什么,只是回来的时候又“友情”接受了那朋友送给他的一张名人字画,这可闯了祸,回去被张邦昌一顿训斥,当天夜里就把那幅字画连同那顿酒钱还回去了。

无论怎么看,张邦昌都是世间少有的清廉之官。

这些信息反馈到赵桓那里,赵桓这才放了心,越看张邦昌越满意起来,认为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个既清廉,又愿意给自己办事的好宰相,但他却不知,像张邦昌这样的宰相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还不如耿南仲、唐恪之流,最起码那些人带给国家的危害是显性的,还有办法预防,而像张邦昌这样的所带来的却如隐形的毒药一般,慢慢的麻痹着大宋和赵桓的神经,让他们在悄无声息间毫无所觉的步入深渊!

※※※

大辽方面,耶律延禧在前两年的危机时刻也确实清醒过一段时间,无论是重用能臣,还是做出联夏抗金的举动都非常的及时和正确,让他的臣民重新看到了希望,但怎么说呢,有些人就像狗一样,永远改不了吃屎的毛病,这几年,因为辽、金、夏、宋、南京道与大华国形成了数足鼎立的局面,让原本已岌岌可危的大辽终于迎来了一段难得的喘息之机,耶律延禧好不容易再度过上了安稳的日子,没过多久,他的老毛病又犯了,他先把中京的行宫正式升级为皇宫,既然升级了,皇宫就该有个皇宫的样子,为了达到与上京的皇宫同样的规格,他竟从军费中拨款进行修缮扩建。而等皇宫修好了,里面没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怎么能叫皇宫呢?他又在中京与西京内大肆选拔女子入宫服侍他,继续过起了比曾经在上京时更加骄奢淫欲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