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页

北洋[校对版] 戒念 3275 字 2022-11-12

谭延闿微微笑了笑说道:“好了,你在这里好好安顿下来,休息一下,总署那里还有很多事,我先去忙,今天晚上我回家吃饭……”

李鸿章反击之强烈实在是出乎翁同龢的意料之外,他没有想到十年前向法国人卑躬屈膝被骗了三次才签订合战条约的李鸿章现在居然敢高调主张和日本人开始全面战争,不过在此之前也有个对他而言非常棘手的问题——军费!奏折上所列举出来的各项战争准备开支令翁同龢的脑袋上冒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若是全部采办齐全至少也是千万两银子以上,这还是战争准备阶段,若是真的打起来那所要花的银子会更多。

“这一手逼宫可真是够狠啊!”翁同龢心中沉思道,却没有想着他原本就是想逼迫李鸿章的。

第六十六章 不易

翁同龢手中捏着奏折无力地躺在太师椅上,昨天他刚刚和内务府打了场官司——昨天内务府的福锟来到户部张口就要一百万两,说是奉了慈禧太后的旨意不敢怠慢。

翁同龢当即指着福锟说:“福箴庭啊福箴庭,你干脆把我这条老命拿去交差好了!”

福锟平日里和翁同龢的私交是非常不错的,不过现在不同了,翁同龢既然要主战就积极协调户部上下筹措银两,外头要是知道了自己真的给福锟的内务府拨款一百万两,在这个当口非要纷纷上章弹劾自己不可,连带户部堂官谁也别想跑。

翁同龢撕破了脸皮将福锟打发回去了,想到自己这么做是得罪了慈禧太后,他立刻到户部侍郎那桐的府上走动,那桐是旗人,当初慈禧太后考虑翁同龢来当户部尚书就是因为他和内务府、旗人的关系比一般的汉臣要密切的多。

没有想到那桐那里给翁同龢出示了一张单子——原来福锟早就来过这里了,本来是二百万两的,结果被那桐好说歹说给减半了。那张单子上所开列的寿庆各项开支让翁同龢头晕目眩,殿庭筵宴开支居然达到二十三万两,这显然是内务府的伎俩——以前光绪皇帝曾经问过翁同龢吃几个鸡蛋,他刚刚回答是“四个”,转口又说,鸡蛋非常贵,他也是不经常吃的——皇帝倒是有心节俭,内务府给皇帝的报价是一个鸡蛋四两白银,翁同龢想到内务府与慈禧太后之间的关系,逼不得已违心在这个“鸡蛋问题”上糊弄了自己的学生。

向那桐倒了一通苦水之后,翁同龢还是多了嘴——“户部不是内务府的荷包,我要让他们知道这是打仗的银子,这回我就要驳!”结果今天早上翁同龢获知,这句向那桐说的气话昨天晚上便传到了慈禧太后的耳朵里了。

翁同龢想到自己刚刚从工部尚书顶了阎敬铭的开缺称为户部尚书的时候,还暗中得意过以后总算比和整天与修园子修陵打交道的工部尚书要体面多了,也可以借着执掌国家度支的名头来遏制自己的老对手李鸿章扩建海军发展洋务。

阎敬铭离京前曾经拜访过翁同龢一次,不咸不淡的告诉他,保举他升任户部尚书的人就是昔日和他同为工部同事的福锟。现在想想当年的事,阎敬铭当年留下的话是非常有深意的,这个户部尚书绝对不是什么好差事,而自己就算后悔也来不及了!

“合肥的奏章绝对不能够答应,虽说户部手里也还有几百万两银子,但是若是真的按照这张奏折上所请,那剩下的数百万两银子的窟窿上哪里去补?”志锐说道。

“不给便是我们户部的错,合肥便得了口实,将来不仅太后皇上那里我们说不过去,就是天下人面前我们说得过去么?给是要给,但也不能全给,户部的堂官们审核一下,新购舰船是不能再添了,其他的想办法控制一下,争取控制在八百万两银子之内,这样户部也还可以支撑一段时间……不过应该上书皇上,为了应付战争,必须借款,否则难以应对!”翁同龢最终拍板。

天津和京师离得这么近,京师有什么动静很快便能够传递到李鸿章的耳朵里,翁同龢主持的户部部分批准了战备采购,虽然有些不痛快,七减八减真正批下来的也只有不到八百万两,李鸿章原本也没有指望翁同龢在这上面大笔一挥全部通过,能够有八百万两的收获他已经知足了,这可是相当于北洋水师两年的军费,这么多年来北洋还没有得到过这么充足的军费,唯一可惜的便是他现在正要面对日本人的威胁。

在宣战诏书颁布后,驻日公使汪凤藻便从日本启程回到中国,不过临走的时候他也向中国发回了最后一个关于日本目前状况的电报——日本已经回应了中国的战诏正式向中国宣战。说起来也非常可笑,日本的战争理由是中国向朝鲜派兵威胁了日本在朝鲜的利益,对于吉野舰队率先攻击济远舰队只口不提。不管怎么样,日本已经正式开始运作起来了——日本舰队又出现在了朝鲜海域,并且也开始向朝鲜运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