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页

北洋[校对版] 戒念 2578 字 2022-11-12

渡过鸭绿江便是盛京,这里是满人的“龙兴之地”,除去军事上意义重大之外,在政治上更是重要无比。光绪皇帝听后脸色变得煞白,以至语不成声地说道:“那……那岂不是溃不成军?!”

翁同龢看到光绪皇帝的样子实在于心不忍提醒地说道:“圣上,叶志超庸暗,挂了白旗弃城北走,身为主帅弃守而逃,朝廷应该治他的罪!”

“叶志超罪不可恕!”慈禧太后一听翁同龢说起要治叶志超的罪,气就不打一处来,恶狠狠的补充道,听得翁同龢心中一条——皇帝还没有发话呢,太后这里……

不过光绪皇帝似乎对翁同龢的提醒并没有上心,反倒是想起了北洋水师:“怎么?北洋水师这么多船都沉了,就……就这么完了?!”

“有……有舰船,也回到了旅顺。”礼亲王世铎说道。

慈禧太后除了气氛之外,还觉得窝心:“朝廷对李鸿章一向优容,他李鸿章就是这么报答朝廷的恩宠么?!”

第八十二章 火中取栗

在西暖阁跪了一地的一品、二品大员,几乎在京高官中最显赫、最有实权的人物都集中在这里了,这些官员加上坐镇天津的李鸿章,这些人才是大清官场上最顶级的食肉动物。可是这些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一辈子,什么大风大浪都经历过的大员们在慈禧太后的盛怒之下,居然连一个人也不敢站出来接话。

西暖阁内所发生的一切翁同龢都看在眼中,而光绪皇帝的表现则更让他心中感到深深的失望,本来这段日子他已经委曲求全,但是却没有看到效果,他还是非常惊愕地看到慈禧太后是如此的强势,在讨论举国战争的场合,能够控制主导这个场合的只有慈禧太后,而不是光绪皇帝,他的心已经沉了下来,西暖阁仿佛弥漫着一层阴云……

“翁师傅,这段日子都是你在军机处主事,你就不说上两句?!”慈禧太后的话中没有任何情绪,但是这一个“翁师傅”却让翁同龢听得毛骨悚然——这个词让翁同龢想到了已经病逝的醇王。

光绪皇帝并非慈禧太后亲生,自从恭王奕訢被她给收拾了之后,醇王上位摄政,可是醇王却是光绪皇帝的生父,不管醇王奕環愿意不愿意,身为当今皇帝的生父隐隐就与慈禧太后抗衡的意思。光绪七年朝鲜壬午事变,朝鲜王的父亲大院君李昰应被幽禁于保定,事后奕環请示想放李昰应回朝鲜,结果慈禧回复了一句话让奕環与翁同龢都出了一身冷汗:“不放,我要叫天下当爹的都有个榜样!”当时奕環就跪在地上半天不敢起来。

那说话的神态和现在简直一模一样,自从慈禧太后联合恭王奕訢发动了辛酉政变之后到现在已经三十年了,这三十年中慈禧太后单独召见翁同龢也有十五六次——这是一种恩宠和信赖,但是这种信赖随着醇王去世之后就急转直下,三十年中无论两人关系远近,慈禧太后可从来没有称呼过翁同龢为“翁师傅”啊!

一想到这里,翁同龢的头上居然冒出了一丝冷汗,醇王怎么死的他是最清楚不过的了,当时他可是守在醇王的床前看着醇王断气的——慈禧借故支走了有名望的太医,并且醇王的用医用药权力都在她手上,醇王曾经心惊胆战的告诉他:“我没有用医权呐!”

“现在没有了醇王,自己这个帝师又该如何自处?!”翁同龢心中泛起了一丝悲凉,但是面对慈禧太后的问话,他不得不打起精神说道:“回圣母皇太后:北洋十数年,靡费千万,然一战而溃,李鸿章衰病昏庸,殆误大局……”

“翁同龢!”翁同龢的话还没有说完,慈禧太后猛地一拍桌子打断了他的话:“我问你话,你就说这个?!都什么时候了,战局如此你们还要党争,良心都让狗吃了?!”

西暖阁中群臣惊骇,看到有些畏惧之色的光绪皇帝,翁同龢在闭嘴的同时也从心底里算是清楚了谁是这间屋子中的主角,谁是这座皇宫的主人,谁是这个老大帝国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