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页

北洋[校对版] 戒念 3043 字 2022-11-12

“前两年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岘帅从德国的伏尔铿厂和硕效厂订购了四艘鱼雷艇,排水量最多不过在九十吨,还有两艘六十吨,为何国内所造的鱼雷艇吨位可以达到四百多吨?!”陈念礽问道。

岘帅是外人对刘坤一的尊称,在清朝凡是有军功的封疆大吏都会在其字中选一字后加帅,以作为其尊称,刘坤一字岘庄,为岘帅,而张之洞字香涛,也就是香帅了。陈念礽到底还是没有干过海军,对于现代舰船技术的发展并不熟悉,这样的问题提出来后,就连他身后的三个从福建马尾船政局同来的官员也都有些神色赧然。

谭延闿微微笑着说道:“这种舰艇其实也不应该叫做鱼雷艇,国外都称其为鱼雷猎舰,跟鱼雷艇也是差不多的意思。这种舰艇比鱼雷艇的好处就在于它兼顾了鱼雷艇和巡洋舰两者的一些特点,要知道鱼雷艇除了鱼雷之外没有任何攻击手段,这也就意味着它没有任何自卫手段……李中堂曾经订购的飞鹰和飞霆鱼雷猎舰就是这类战舰,延闿思之东南沿海鱼雷艇的航速慢已经无法对巡洋舰之类大型战舰构成威胁,而且闽浙海防和长江江防主要以打击走私为主,总不能为了一艘航速比较快的蒸汽木船而发射一枚鱼雷吧?”

如果这个时代的鱼雷能够像后世鱼雷这么保险,谭延闿绝对倾向于建造小吨位高速鱼雷艇,现在所造的鱼雷猎舰如果刨除各种自卫武器,它的航速显然还可以提高很多,至少35节是不成问题的,这样的高速对于大型战舰是极其危险的。可惜现在的鱼雷性能非常差劲,连定深都是从天津机器局或是海军基地内提前设定好才可以,发射繁琐。不过现在天津机器局所生产的鱼雷在性能上总算比甲午战争时期所使用的劣质鱼雷要好多了,至少不会出现像甲午海战中那样数枚鱼雷命中敌舰却不发生爆炸这样的乌龙事件。

从前年两江总督刘坤一向德国购舰这一举动便可以看出,南方海防的思想已经发生了极大的转变,由于资金缺乏,南方根本无力承担大型巡洋舰的购买和保养费用。从福建船政局挖过来的技术专家们也向谭延闿提出,对于南方所提出来的战舰订单最好不要想着卖出几条巡洋舰,集中经历建造鱼雷猎舰这样西方海军中的主流小型舰艇更加实在一些。

陈念礽不是干海军的,不过显然他在来之前就做过一番功课,可惜现在中国海军中能够跟随世界潮流而动的人才几乎都被谭延闿集中到旅顺来,在南方海军界只有少数人才知道此时西方小型舰艇的流行趋势已经变成了鱼雷猎舰,至于外行人更是不清楚了。

“这种战舰建造速度非常快,如果订购一两艘的话需要四个月的建造周期,若是四艘以上则仅需要三个月的建造周期,而且订购的越多,建造的时候可以采取多舰同时开工建造,即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节省大量的原料,当然这价格也可以降低不少……”谭延闿努力的向陈念礽推销道,南洋海军肯定不会就这么一直消沉下去,订购战舰的银子与其落入外国人之手不如进他的口袋更为实际一些。

第一百七十三章 巡洋舰

陈念礽听后点点头问道:“这样一艘鱼雷猎舰需要白银多少两?”

“这种型号的鱼雷猎舰造价二十二万两银子,当然同口径的格鲁森炮要比哈乞开司炮贵出一些,按照一艘战舰六门小口径炮来算,两者之间的差价差不多在一万五千两左右,如果这艘战舰上你们在采购的时候要求便宜一些,那可以都换成哈乞开司炮,这样整船造价还可以降低一万五千两。按照当时在下和香帅、岘帅商议的结果,凡是南洋订购战舰均以成本价售出……”谭延闿就像一个商人一样笑着对陈念礽说道。

旅顺海军基地的造船所是不可能向任何国家出售战舰的,当然如果有除了日本之外的国家看上了中国自造战舰的话,谭延闿绝对不会放过机会。以他在大清帝国政坛上的人脉而言,得到朝廷的批准也不是困难到极点的事情,还是有很大希望的。

科技的原动力是什么?拥有后世记忆的谭延闿很轻易的便可以给出答案——源源不断的利润,当然科技的发展也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可以说从曾国藩等人在几十年前便开始大力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来改善手中的武器,他们办出来的大型工厂十几个,小型、微型的不计其数,但最终都没有发挥出多大的效力,看看福建马尾船政局的现状,就可以得出结论——像船政局包括天津机器局、上海江南制造局等大型军工工厂,维持它们生存的是朝廷不断的巨额投入,每年少则花去几十万两,多则几百万两白银。

这样的产业采购完全依据国家的需要,自己根本不能经营一些产业来赚外快。清政府中远见卓识的人也不少,他们更多看重的是引进先进的机器设备而已,但却没有看到这中间存在的危机。谭延闿需要让这些军工产业赚钱,哪怕是保本也可以,不过千万别亏本。

谭延闿对陈念礽的报价肯定是有水分的,其实这样一艘鱼雷猎舰的成本不过才十八九万两银子,而同类型的飞霆舰其性能远不及这艘战舰,而且自卫能力也不够,但是龚照援从阿姆斯特朗船厂订购的价格是五万多英镑,兑换成白银有三十五万两之多。

谭延闿相信只要张之洞和刘坤一有脑子的话,肯定会从旅顺造船所来购买这样的舰艇,至于报价中多出来的三四万两银子他还需要为科研研发攻关提供费用呢——福建船政局的技术人员来旅顺的时候只是掌握了六千五百匹马力蒸汽机的制造技术,现在这艘鱼雷猎舰上所使用的单台蒸汽机马力就有七千匹,其实谭延闿手上还有更好的蒸汽机,最高功率可以达到七千五百匹。

这样的技术进步是从哪里来的?还不是谭延闿肯舍得花钱,将从英国进口的蒸汽机交给他们来仔细研究,并且肯为他们的科技攻关开下价码以此来激励他们用功的结果?蒸汽机作为整个战舰动力系统的核心部分,在这上面花再多的银子,只要能够取得进展谭延闿就会觉得值得,可是朝廷官员中有几个能够看到这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