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页

北洋[校对版] 戒念 3143 字 2022-11-12

好在从英国订购的那艘战列舰将会在三个月之后抵达中国编入北洋海军,否则谭延闿还真想不出比在胶州湾内闷着德国远东舰队更好的机会。即便如此,谭延闿也直接回复了亨利亲王——被俘虏的四艘德国战舰,包括现在正在修理中的威廉王妃号,想要归还给德国是不可能的,而中国的要求是符合国际惯例。

谭延闿与亨利亲王在谈判桌上和稀泥,但是时间却已经进入了七月——正如谭延闿所担心的一样,康有为在五月份回到了北京,而在七月虽然没有受到光绪皇弟的召见,但是却组建了保国会,提出了“保国、保教、保种”的宗旨。最让谭延闿感到好笑的是,他在胶州湾事件中绑架了孔子来威胁清流,现在康有为提出的保教宗旨明显是绑架了谭延闿。

对于康有为邀请谭延闿加入“保国会”,谭延闿在第一时间明确而又坚定的拒绝了,这令康有为和梁启超极为惊讶。今时不同往日,三年前康有为和梁启超借助“公车上书”的巨大威望组建了强学会,《万国公报》、《强学报》、《时务报》等等先进报纸确实是引起了重大的反响,而当时朝廷大员们也积极加入强学会。

“可惜他们并没有把握好机会,不要李鸿章的银子没有关系,不接纳李鸿章加入强学会也不是问题,关键是他们太过激进,所谓‘打人不打脸’,李鸿章乃是中兴名臣中活着的唯一一位,康南海当年图痛快可把李鸿章的脸面全落尽了……”沈静轻轻摇着折扇,旁边的茶几上正是康有为发给谭延闿的帖子。

“外人盛传李鸿章挟私愤报复康有为解散了强学会,这也许是事实,不过在我看来这种可能性实在是太低。几十年宦海沉浮,对于李鸿章而言,康南海他们不过是小孩子过家家而已,这事可能是李鸿章的亲信们自己擅自主张,而李鸿章也想要出口气才弄成这样……从古到今,在中国政治的麻将桌上,不要说康南海的名气大,比他名气大的人多的是,但是如他们一般激进的人终究是不会有好下场的……”谭延闿有些惋惜的说到。

沈静听后点点头说到:“康南海写的那几篇《上光绪皇帝书》我也都看过,写得挺不错的,也都切中时弊,不过这里面关键的问题不是你看到了这些问题,而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可惜康南海对此没有半点设想,只是想要靠几篇文章期望能够上达天听,好像日本那样进行明治维新来强国……难道他不知道金銮殿上的小皇帝有些不靠谱么?!”

谭延闿笑着说到:“好歹我没有打输胶州湾这一场仗,否则就算朝廷不罢我的官,让我同李鸿章一般去签什么鬼条约,那岂不是我成了李鸿章第二?估计这会我就是捧着银子去加入保国会,也会像当年李鸿章那样被羞辱一顿加上汉奸的名头赶回来!”

“此一时彼一时,你现在都已经成了举国上下关注之所在,是个打败洋人的大英雄了!康南海此来想让你加入保国会,无非是看重你的影响而已,你也不是客气的拒绝了么?他们顶多是发发牢骚,不会拿你怎么样的,况且他们不过是一群白身还能够怎么样?!”

第一百九十八章 陷害

对于谭延闿而言,现在的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有名归有名,但是还不到让他对对方服气的地步。在他的眼中康有为和梁启超与那些坐而论道的清流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他们提出了种种口号,写了很多文章来针砭时弊,但却没有一篇文章来具体解决问题的。

看到问题不算本事,只要脑袋稍微清醒一点便可以看到这个时代很多问题,但是能够看到问题并且提出稳妥的方案着手解决问题的,谭延闿非常自信自己是当今做的最好的,也是最有成果的。谭延闿不能肯定原本历史上的戊戌变法会不会发生,按照目前康有为活动的趋势,他要见到光绪皇帝发动变法还是非常有可能的,不过历史上的戊戌政变还会不会发生呢?!

“白身未必成不了大事,不过成不成大事要看他们的性情如何,至少以康南海那样自高自大的样子,他是成不了什么大事的。康南海、康圣人!呵呵……”谭延闿嘴角微微翘起。

谭延闿身处这个时代,加上他前生记忆中对一些历史名人的回忆,有的时候他也是难分真假。处在他现在这个地位,同后世教科书上定性的著名历史人物见面都是非常容易的事情,甚至像康有为和梁启超这样的历史名人想要见自己还不得不送一份拜帖过来,由自己来决定是否接见他们。

以往的官场经验告诉谭延闿,自己看到的未必是真实的,身在这个泥潭之中做一两件亏心事这并不稀奇——为了拓展北洋的生存空间,甚至为了保住胶州湾,自己向慈禧太后孝敬了多少银子,从李莲英往下数,内务府中多少太监接受过他的行贿?像慈禧太后、李莲英、荣禄等,这些都是能够在历史上排得上号的人物,还有那些排不上号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人,要是算算从谭氏父子接手这个北洋之后,光是用在行贿上的银子恐怕没有个四五百万两还真拿不下来。

一想到这里,谭延闿心中不禁有些苦涩:“康有为和清流是五十步笑百步,而我谭延闿又如何?和李鸿章不过也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只不过是仗着自己能够预先知道点东西提早预防没有打败仗而已!”

康有为的拜帖突然让谭延闿想到了许多,数年前他还是“谭三公子”的时候,满脑子里面也不是没有中国,但更多的是“一见风声不对,立刻逃命出国”或是干脆居家移民过太平安稳日子,来个眼不见心不烦。现在随着自己的地位不断上涨,手中的实力逐步增强的时候,脑子里面倒是没有“逃命过安稳日子”的想法了,不过却有了“中国舍我其谁”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