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页

北洋[校对版] 戒念 3133 字 2022-11-12

谭延闿摇摇头笑着说道:“如果为了应付俄国人,我们大可不必借用德国人的力量,就算德国人到时候真的愿意履行密约条款,恐怕多半是政治上的而非实质上的军事帮助……”

“那你这么做是为了……”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不是长远打算,而是向英国人施压……我们需要英国放弃对我国海关的控制,而当德国人的远东舰队真的驻扎在胶州湾这样敏感的地区的时候,就该轮到英国人着急了……”谭延闿冷冷地笑道。

“这么做代价时不时太高了些?寇青他们正在和各国公使团进行相关谈判,想来问题应该不大……”

“关键在于我不想付出英国佬开出的价钱,我们虽然苦心经营发展起了一批重型工业企业,能够实现自己建造的战舰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国产化,但是这些工业并不能够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也不能让农业人口占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中国变成工业化国家。英国人想要在中国开建大型工矿企业,它是在做梦!”谭延闿不屑地说道。

“可是凭借我们的实力,想要将中国从农业国完成向工业国的转变,单靠自己的力量是绝对不够的……”

“这不过是时间问题,本质上而言想要完成这种转变,没个四五十年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我们中间可以凭借某种机会来走捷径,外国人在中国建几个百十人或是上千人的工厂这问题并不大,不过他们瞄准的是中国的矿产资源,这是我所不能忍受的——中国在工商业方面是肯定要开放的,但是这个开放的时间表却必须要由我们自己说了算才行,不是赫德、金登干之流来作主……”

第二百七十四章 纵横

虽然这个时代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远比谭延闿前生记忆中后世大都市中一个城市的外国人数要少得多,但是能够在这个时代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可以简单的被谭延闿分成两种人——一种便是以赫德、金登干、朱尔典为代表的最难对付的外国人,和他们打交道远比和他们背后的政府打交道要困难的多,他们对中国的情况非常了解,熟悉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切潜规则,对于维护列强国家在中国的利益无比得上心,这种责任心甚至超过了本国政府在外交渠道上的关注度;另外一种就是像美国公理会牧师溥明恩那样的外国人,他们虽然也有类似赫德那样的品质,但更多的是虔诚的教徒,在中国热心于办学校、办医院。

显然谭延闿对类似赫德这样的外国人是极为排斥的,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赫德等人的敬业精神也为他所佩服——他手底下的外交官和赫德这样的外交老手相比实在是太过稚嫩了,他们虽然明白这个时代国家生存的准则,但是在手段运用和政治嗅觉上,显然比赫德他们差了不知两筹。中国的外交官走向成熟还需要时间,谭延闿也理解这一点,除了给他们时不时的予以点拨之外,还专门在已经更名为北京大学的原京师大学堂中设立了国际关系专业,用以培养专门的外交人才,并且将这些外交官员派送出国,到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的大学中去深造。

只要现在想到并且积极的去做,一切都不会晚,在谭延闿看来中国有至少十年的时间等待这些外交官成熟起来,到时候在欧洲陷入世界大战的泥潭中,就是他们大显身手的好时机。其实不光是外交人才,对于中国而言中国缺少的人才实在是太多了,展现在谭延闿面前的虽说不上是一个千疮百孔的中国,但无论是兴办企业、学校、军事系统等等方面,对新式人才的渴求是非常大的。

在人才需求的驱动下,谭延闿除了加大力度创办更多的新式学校之外,还对旧有的科举制度进行改革——自从建立新政权以来,谭延闿和他的新政府便开始制造舆论攻势,取消科举考试制度,不过新政权成立之后对于科举制度的最终处理决定一直都没有下发,似乎在这件事上处于拖延不决的状态。

在科举考试这件事上,显然新政府并不认同这项延续千年的选拔官吏制度,不过谭延闿等人也不敢贸然就这么简单取消,这样才会造成政府拖延不决的状态,同时通过报纸等途径营造取消科举考试的氛围,使得政府如果真的取消科举考试制度,天下的读书人心中也有个心理准备。

在送走德皇威廉二世特使亨利亲王之后,七月九日北京中华共和国政府发布了政令——在五年之内取消科举考试制度,从今后五年开始,每年都会进行类似科举考试的选拔政府官员的考试,不过考试形式为策论形式……以前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制度被取消后,拥有不同等级功名的士子可以拥有进入相应等级的资政院就职,或是通过考试进入新式学校系统进行学习。

此举一出,全国上下立刻纷纷扬扬引起了一片争论——通过长时间的报纸舆论宣传,所有人都明白科举考试已经走到了尽头,想要再继续延续下去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强烈的反对声固然有,但是并不是占据主流。政府并没有简单取消这项选拔官吏的制度,五年的缓冲期对于传统的士子来说还是非常有利的——他们中间如果感觉把握并不大的话,可以现在就进入新式学校系统进行学习,事实上大多数士子都选择了两条路,一个是在这五年中参加政府的举行的考试,另外一条便是进入新式学校系统进行学习。

新政府的这条政令不可能满足所有的传统士人,但却尽可能的照顾了大部分士人——一般年龄在三十岁以下都可以选择“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只有那些考了一辈子头发都考白的年老考生因为陷的太深而无法自拔。不过即便如此,这些年龄特别大的考生可以通过相应的功名或者是递交自己的考试经历之后,进入资政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