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页

于是,他稍事张罗了一下,在他回到赵家村一个月后,一个崭新的庄子就出现在赵家村最好的位置上,他也是卫所的总旗,要落户于此的话,赵家村的百户于公于私都没有半点反对的道理,更何况,他现在也没有那么大的胆子,敢去反对。

余风一家高高兴兴的住进了新家,捎带着老丈人一家、吴家兄妹一家以及所有的匠户,都住了进来,余风还特意在庄子的一角,为这些匠户,另外开辟了一个作坊,眼下这些匠户,经过一个多月的调养,一个个都恢复的不错,重新检拾起他们丢掉的手艺,为自己的主家效起劳来。

刘生敏则是成了作为作坊的管事,他对这份差事的那态度,是要多认真负责就有多认真负责了,对于这突如其来的福缘,他自己知道,一定要好好的抓住。从饿死边缘回来的人,比常人更能体会能够吃饱穿暖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幸福了。这个老实巴交的铁匠,心里就是一个念头,自己的这条命是老爷给的,老爷的话,那比天还大,别说问余风为什么不打农具,而要他们打造枪头,钢刀,估计就是余风现在扯旗造反,他也会毫不犹豫的跟随的。

四五个铁匠,每天能够打造出十多个枪头,这要是找到上好的白蜡杆子,枪头往上面一套,就是一杆标准的长矛了,余风找不到这些白蜡杆子,但是,这普通的木杆却是不难找,用桐油泡一泡,也就有了韧性,轻易不怕折断了。余风还怕不保险,这长矛,毕竟是要拿着作战的,战场上准你刺人家,就不许人家砍剁格挡了,为了防止敌人将长矛的前面砍断,余风索性令刘生敏他们,打造了近一尺长的铁套,套在枪杆的前头,这样的话,即便是利刃砍剁也不用担心了。

不过这个也只是权宜之计而已,眼下余风还没有那么大的财力去大量的购买精铁去打造斧钺钩叉什么的,所有的武器当中,只有这长矛是最经济最实惠的,后世有曾经那些伪军队在军事论坛上大放厥词:为什么咱们国家不把最好的武器装备给军队,咱们又不是没有。余风对此都是晒然一笑,最好的武器,不一定就是最合适的武器,装备军队,不光光是性能,价格也是主要因为,ak47为何风靡全世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足够便宜。

余风现在手下完全脱产的运盐队,已经是差不多近两百号人,这些人手上的长竹竿,终于完成了他们的使命,换成了清一色真正的长矛,两百多精壮的汉子,两百多支如铁长矛,在海滩上操练的时候,那真是人如虎狼枪如林,杀气扑面而来,两百人竟然隐隐有千军万马的气势。即便是赵家村那些曾经打过大仗见过世面的老人,见到这样的气势,也是暗暗心惊,一个个嘀咕着,想来那九边精兵大概也不过如此吧。

余风的练兵之道,他们开始颇不以为然,甚至还有嗤之以鼻的,但是,这几个月练下来,他们不说话了。什么叫法度森严,进退有据,这些以往只是听说的东西,他们现在亲眼在自家的儿郎身上看到了。余风不过是将后世解放军的一些基本训练课目拿出来训练这些人,但是,这效果,却是令这个时代从未见到过如此纪律严明,遵从号令的军队的人刮目相看了。

当然,看到这群渔民,变成自家手下的虎狼之士,余风也是很自豪的,他甚至想起后世的那句著名的笑言:给我三千城管,天下尽在我手。眼下,三千城管那是没有的,不过要是真有这么十万八万眼前的这种虎狼,这天下间,还真是没有去不得的地方。

很尴尬的事,这些他手下的长毛,却没有一个名分,虽然百姓称之为长毛,但是谁都知道,这不过是一群不太祸害老百姓的私盐贩子而已,余风虽然活动了一个总旗的身份,但是,手下的这些人,却是名不正言不顺,虽说大明的将官都有养家丁作战的习俗,但是,一个小小的总旗,养着两百号的家丁,这说出去,也未免太惊世骇俗了一些。

不过,这个令他比较尴尬的事情,很快就要过去了,崇祯六年六月,灵山卫卫指挥,召见总旗余风大帐议事,灵山卫千户、赵家村百户作陪。

第二十六章 忽悠人去剿匪

会是什么事情?余风往卫所去的路上,一直在暗暗想,要是不传话的人,是自己的老丈人,而他也相信老丈人绝对没有害他的心思,他都有心琢磨着不去了。

反正他这个总旗的身份,是怎么来的,别人不知道,难道这位指挥使大人还不知道吗?自己拿到这总旗的告身,连村里那位正儿八经的百户上官,都没见几面,现在一下,上官的上官,越了几级要见自己,是个人都会感到奇怪。

饶是如此,余风还是带上了二十来人,就算是被人说成跋扈,他也顾不得了,人心隔肚皮,他不能指望所有的人都会像赵家村的人一样友善,按照赵总旗对于卫所里战力的描述,万一有事,这二十几人,护着他逃得一条性命还是没问题的。

这指挥使怕是也考虑到了这方面的因素,特意在和赵家村走得比较近的灵山卫来召见余风,说是指挥使,实际上,这也是不过是一个指挥佥事的虚衔。灵山卫在天启年间本来就只有一个卫所,后来偶有海寇登陆掠夺,为平靖地方,军中某大佬觉得有必要加强地方卫所的力量,于是,这靠海的灵山卫,就被分为了鳌山卫,灵山卫两个卫所,不过,这人马还是原班人马,只不过,原来的世袭千户,加了一个指挥佥事的虚衔,成了指挥使,而原来灵山卫中的两位百户,也因这个缘故,官职也涨了一涨,成为了这灵山鳌山两卫的新千户。

指挥使姓童,叫童山,余风赶到鳌山卫所的时候,童山正和两位千户有说有笑,武人粗豪的招牌笑声,隔着老远就能听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