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韩非之邀

公孙盛若有所思。

其实讼者本就是很多名家弟子正在做的工作,只是过去他们的重点的确是放在了钻法律漏洞帮人脱罪之上,或者说打官府的脸上,却很少站在以辅助完善法律条文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工作。

换句话说,他们一直是站在官府的对立面的,这其实也是在野学派的通病。

你不用我,那就尝尝我的厉害!从某种角度来讲,这也算是一种自我推销?

就是效果不太好。

但如果按蚩曜所说的那样……

想到这里, 他下意识地朝着一个方向望去,恰好撞上了一道温润的目光。

蚩曜的话对于韩非也有所启发, 作为当世法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他自然也听出了名家之学对于法家的促进作用。

因此也在有意寻找公孙盛,两人目光一触,瞬间就明白了彼此的心思。

相对于名家这样的在野学派来说,法家可是不折不扣的庞然大物,而且比起儒家墨家等所谓的显学,法家的人数虽然不多,但显然在各国朝堂之上的位置更加紧要。

虽然诸子百家都试图从自己的角度找出治国平乱之道,但真正在这方面成就最高的,毫无疑问是法家和兵家。

这两家出来的弟子是真的能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兴衰的。比起儒家空喊的“恢复周礼”,墨家过于理想主义的“兼爱非攻”,他们两家的学说要实际得多,也更容易被当权者采纳。

再加上韩非的身份,公孙盛对于投靠他没有半点芥蒂。

名家的弟子被这么容易就说服也算是一大奇景了,这些人说好听点叫辩者,说难听点就是杠精,往往总是能从一切稀奇古怪的角度来提出质疑,偏偏好像还挺有道理,时常令人抓狂。

有了这个前车之鉴,其他人提问时变得更加小心,毕竟这也代表了他们自己的水平,如果提出来的问题被人家轻易解决,不也相当于是他们输给了蚩曜一筹嘛!

于是,再又回答了几个不痛不痒的问题之后,第一天的答辩就结束了。

这其实也是正常情况,毕竟大家新接触到一种理论,如果一上来就能轻易找出很多漏洞加以攻击的话,只能说明这个理论还太不成熟,压根站不住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