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页

林风和大堂内的诸将交换了一个无奈的眼神,苦笑道,“投降这个问题太复杂,那还得讲究机遇,我们还得看看形势再说!”

周培公皱眉道,“贵军深入我大清腹地,既不肯降也不与战,那到底做何打算?!”

刘老四忍不住跳出来斥道,“他妈的,老子们怎么办关你屁事,你他妈的再罗里八嗦的老子就……”林风急忙挥挥手打断了他的话,“也不是说不降不战,只是得过段时间再做决定!”

看着周培公疑惑的样子,林风笑道,“老实说咱们这些兄弟都是靖南王的老部下,是他从辽东带过的老兵,虽然他也没给过咱什么好处,但就这么投降了,恐怕旁人会说咱们太没义气!”林风转头朝堂内的赵广元刘老四等人望去,只见他们缓缓点头,深以为然。

“但现在咱们成了孤军,无援无助若是要和大清血战到底恐怕也只是白白赔上性命,这样的傻事咱们也不干!”林风朝旁边的人笑了笑,一众军官连连点头。

周培公不解的道,“那将军的意思是?……”

“这么说吧,咱们就驻扎在这里,若是靖南王的兵马能够打过来,咱们就出兵接应,一定会顾全义气,”林风霍然起立,神色激昂,待军官们露出凝重的神色时,他却微微的笑了一笑,“不过,若是靖南王自身难保,咱们也得给自己找条活路,到时候投降大清,谁也没得话说!!”

林风说完这话,军官们个个神色欣然,深感自己果然没跟错人,这个老大除了谋略过人之外,还既讲义气又有头脑,以后一定前途远大。

周培公哈哈大笑,指着林风连连摇头,“将军果然老谋深算!!”

“就这么着,咱们就在这里等,靖南王来了咱们依旧是他的部下,若朝廷大军来了咱们也就立马弃暗投明,反正这荒凉小县,一时之间谁也看不上眼,”林风笑嘻嘻的道,“这个临济县一切照旧,周大人呢,您还当您的县令,我还带我的兵,咱们谈谈说说交个朋友,公事上两不相干,如何?!”

周培公想了一想,他深通韬略,自然也不是迂腐之人,眼下自己落入人手,若是说个不字多半马上人头落地,而且根据他对战局的了解,耿精忠一定是败亡收场,而这个林将军的部队以后也多半会投降,到时自己再好好周旋一下,不仅无罪,反而很有可能捞到一个“劝降敌酋”的大功——反正自己也没有投降不是?这么多人在场,以后谁也难得冤枉到我。

想到这里,他站起身来朝林风拱了拱手,“将军安排如此周到,在下敢不从命?!”

第六节

临济位于雁荡山北侧,是一个依山临海的小县,与她在山东齐地的同名兄弟相比,这个县城贫瘠得出奇。据说这个县城在明朝原本是不存在的,只是因为后来连连战乱,又是农民起义又是清军入关,大批流民奔逃入山,人口渐聚之后,地方政府为了方便征税而设立,但在此时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了,清朝初定之后,流民陆续返乡,这里又重新沦为了一个穷山沟。

虽然林风没有什么混军阀的想法,但作为第一个占领的地盘,他还是下了很大的功夫去了解临济县的现状。

经过初步清点,临济县在籍有百姓四万多人,其中一半是县城附近耕种山坡田的农民,另外还有六千多人是山中的猎户,剩下的就是海边的渔民。当林风率一伙人大肆搜刮之后才发现,这里的确是没什么油水,从县衙门的库房里就可以看出来,全县存银居然只有区区六百多两银子,而粮草则根本没有,一问周培公才知道,前几天他就奉令把所有的粮草上缴到台州府了,眼下的粮库自然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