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页

吉良义央权衡良久,委实大为心动,他朝林风深深鞠躬,“谢陛下贵言,此事大有道理,请陛下放心,臣回到日本之后,将如是呈与德川纲吉大样,恳请将军裁决!!”

第十七节

时隔一个半月之后,湖北前沿终于传来农民军的最新动向。

大汉皇朝顺义公爵、陆军中将、山南将军、都督河南湖北事杨起隆在钦差抵达十天之前,突然下令分驻老河口、枣阳的部队朝襄阳府城集结,宣布“我大汉皇帝御极,神州当兴,然湖北伪清逆贼不识天数,意图反辟,实罪大恶极之至……”因此,他作为大汉河南、湖北两省都督,必须出兵讨伐,以为给皇帝林风登基的贺礼。之后,却又以大汉官府的名义,同时大肆征发壮丁、抢劫、勒索辖下富户、商人,勉强拼凑出一支六万人的大军,循汉水南下,水陆并进,朝湖北南部发动进攻。

于是前往传达命令杨起隆回京“述职”圣旨的钦差立时扑空,而就在他进入襄阳空城的同时,两匹快马才携带着杨起隆的“请罪”奏折姗姗上路,和他错身而过。

沉寂数年的湖广战场风云再起,现在湖北、江西一片混乱,各地盘踞的军阀大多数是汉奸绿营将领出身,隶属原清廷南征大军安亲王岳乐所部,昔日东蒙古科尔沁汗国迫于形势,在辽东战场上突然叛清结汉,随同八旗南征的一万数千蒙古骑随即兵变,一举捣毁了清军长江中下游战区的指挥中枢,岳乐亦随之战死于乱军之中,之后,随着中国政治局势的变化,长江流域战区内的各支清军逐渐地方化、独立化,成为盘踞各地的军阀。

而杨起隆于汉军争夺中原失败之后,不得转进南方,使得湖广地区的政治局势更加复杂。农民军击败荆州军阀入鄂之初,因为力量不足,曾经一度改弦易辙,明里暗里与湖北各地的大小军阀积极接触,极力避免引起其他军阀的“众怒”,然而效果却不甚很好,虽然就处境上看,大家均有“彼此天涯沦落人”之感,然而毕竟石打了几年的死敌,一时之间修好并非易事,虽然为保存实力期间,没有发生大战,但小规模的摩擦却经常发生,几年以来,彼此和不象和,战又不战,就这么一直不咸不淡的扯着。

但随着林风登基之后,汉军和农民军的政治联系终于断链,杨起隆拒绝了富家翁的结局,一意孤行奋战到底,农民起义军残部终于一把撕下了苟安的面具,向湖北南部的伪清军阀亮出獠牙。

当林风接到杨起隆的奏折时,农民军已经连续击破了安陆、荆门、钟祥,消灭的数支伪残余部队,前锋骑兵部队竟一度逼近汉阳,消息传出,举国震惊,湖北各军阀虽安逸数年,但到底是正规野战军出身,战力尤有保存,为了挽救覆亡,盘踞各地的大小军阀被迫联合起来,在昔日伪清总兵罗盘根的号召下云集武昌,并同时向北京政府发出乞降书。

这真是一件令人奇怪而又令人好笑的事情,“大汉山南将军”的部队进攻汉阳,而当面与之为敌的伪清大军一边积极抵抗,一边向大汉皇朝乞求投降。

历史就是这么惊人的滑稽。

两封奏折,一前一后抵达中南海,相隔不到三天。北京政府迅速作出了反应,林风接到杨起隆奏折之后,立即召来翰林学士张伯行起草诏书,痛斥杨起隆“欺君”,命令他立即离开部队返回京师,所部人马必须立即停止攻势,原地待命,等待朝廷派遣军官进行改编,否而大汉将宣布他为“叛主之贼”,起大军征讨。

而总参谋部的反应则比皇帝的圣旨更快一步,未等第二次宣诏的使节出发,总参谋部的八百里飞骑即奔赴勋阳,命令西线兵团瑞克将军所部立即集结部队,朝荆州府方向攻击前进,若有抵抗,一律就地歼灭之。

与此相反的是,湖北军阀的乞降书则得到了林汉朝野的高度赞赏,皇帝诏湖北军阀首领罗盘根:“虽身陷贼营、然忠义未泯,且慕王事,朕甚欣慰!”,因此特授陆军少将军衔,号“建威中郎将”,命令所部其就地防御,维持治安,等待改编。

可以想象的是,林风的圣旨在杨起隆眼里和擦屁股的稻草纸没有任何区别,这时杨起隆所部虽屡遭挫折,但仍有近两万四千余战斗兵员,并且装备精良,拥有大批火器,其中,甚至还拥有一支超过六千人的骑兵部队。和汉军各支野战兵团相比,这支军队虽然数量略显薄弱,但却不可轻视。

昔日中原大乱,四郎会一声呐喊,数十万农民军呼啸而起,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天下为之震动,各部首领共推杨起隆为“龙头大帅”,此后为军统汪士荣分化瓦解,无数意志薄弱的义军首领纷纷变节投降,但杨起隆的直辖本部却挺住了军统特务的诱惑和拉拢,一直保持了高度的凝聚力和纪律性。他们就是这数十万农民军的精华和中坚,不是四郎会教派的忠实信徒,就是杨起隆的铁杆部下,因此具有很强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