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页

“陛下,如果您需要那块岛屿,法兰西王国——路易十四国王陛下愿意为您效劳!!”卡西莫多微微躬身,“正如您所知道的那样,如果当大汉帝国和法兰西王国正式缔结条约,成为最亲密的盟友之后,那么,为了盟友的利益,法兰西王国就完全有理由向那个大家都讨厌的国家施加压力了!”

林风心中一震,霍然站起,“卡西莫多男爵阁下,象这样的事情,可不是什么小事!”他紧紧地看着对方,“朕想问的是,您是否已经得到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正式授权?!”

“正是这样,陛下,您完全没有必要怀疑!!”卡西莫多男爵扬着头,傲然道,“而且本人现在对您说的每一句话,都并非是来自于本人的头脑,而是来自于巴黎、来自于王宫,是来自于王国政府的声音!!”他站起身来,举起手,“本人,法兰西世袭男爵卡西莫多,愿以贵族地名誉起誓,以上言论均属事实,绝无半句谎言欺诈!愿上帝见证!!!”

林风一拍桌子,断然道,“好!——那朕就和你们法兰西缔结这个条约!!”他竖起一根手指,“不过,卡西莫多卿,你可千万要记得了,条约的前提是我们必须要拿到吕宋岛;其次,条约的期限最多不能超过十五年!!!”

卡西莫多愕然望去,林风却再也不给他争论的机会了,摆摆手,“这就是朕的最后决定,卡西莫多卿,请立即将朕的意思传达给路易十四陛下,告诉他,这次合作的主动权,朕已经交还给他了,至于能否达成,那就看他如何抉择了!!!”

第三十五节

军事和政治大环境的不断变化,对中国境内的文化思潮起了相当大的反作用,随着大汉帝国各重兵集团的陆续南下,南中国各地的伪清殖民政权、地方军阀政府顷刻间土崩瓦解,而在此之前,曾被用各种屠杀手段强力遏制的社会反思思潮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冒出头来。

在这许许多多千奇百怪的思想潮流之中,影响最大、受众最多、最为激进的莫过于针对关于几十年前的八旗入侵的大批判,其中批判方向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针对昔日的明帝国政府的施政措施,非常尖锐的指出了:“思宗舍小仁忘大义、行事骛远”,从而导致“海内俱焚、内外交边、九边大开、家国大难”,总之大概的意思就是说明帝国在这场巨大的灾难中应该负主要责任,尤其是领导阶层的渎职和失误是不可原谅的。

而第二个方向就非常明确的指向了东林党,实际上,当这个思潮刚刚在江南开始迸发的时候,整个中国包括南方自己都是吓了一跳,要知道东林党虽然在明亡之后在政治上的势力衰到了极点,但它在南方的影响力依然是巨大的,而不少明帝国的遗老遗少张口闭口就是我东林如何,一副:读书人就是东林党、东林党就代表了读书人的面孔。实际上,这个观点在之前数十年之内也曾经得到过非常普遍的承认。

可以说,在明帝国灭亡之前的那数十年之中,东林党在国内的名声的确是相当不错,至少大部分老百姓是这么认为,当然这种声望在几十年之后看起来显得有些可笑,但在当时国内政治斗争的两派势力之中,以官僚阶层为后台的东林党的确是在舆论上占据了绝对优势,而相对来说,以皇帝为后台的阉党集团就差很多了,可以说在这一方面双方不是一个档次的对手。

相信明朝的皇帝应该是非常郁闷的,把一些太监推到台前充当政治代表,那种先天性的形象缺陷实在是没有什么办法去弥补。

不过当明亡之后,东林党的名声就马上就臭了,当初八旗殖民军伙同汉奸伪军部队大举侵华时候,被批得狗血淋头的农民军不屈不挠的坚决抵抗,而一贯以“忠直、大义、清流”等等大帽子自我标榜东林党却立即趴了下来,将土地和人民朝侵略者双手奉上,这种令人吃惊的转变可以说震撼了整整一代人,如果在明代以前读书人还相信“风骨”之类的东西的话,那明亡之后,这话就完完全全变成了口号,恐怕再也不会有人相信了。

所谓的东林党立即变得臭不可闻,除了一些傻瓜式的读书人仍然在自我催眠之外,所有人都看穿这个明为学术团体,实为政治集团代言人的真面目,不过令人无奈的是,那些昔日的明帝国东林党摇身一变,又变成了殖民军的土著官员,这批人利用满清政府残暴的文化政策,将已经发生的或者可能发生的批评和反思全部强行压制了下来。

但是随着林汉政权的南下,这种压力就已经不复存在了,对此早已不满的南方士林立即群起攻击,这种批判的声势和烈度大得异乎寻常,到了后来,几乎象是弄成了一场文化洗脑运动,但凡是和东林党拉上关系的,几乎都被拉出来大骂了一通,这里面甚至包括了顾炎武和黄宗羲。

帝国政府的反应令人颇为费解,起初,挑起批判大旗的南方士林在大肆批判的时候,不少人对满清政策的屠杀政策倒还是心有余悸,但凡骂人的时候,大多都还是好好斟酌了一番,要知道骂人这个活动也是非常之有技巧性的,而读书人的骂架,那也肯定和平常的泼妇骂街要大为不同。

基本上,这个被批判的等级被分为几等,头等被骂的当然就是已经被楸出来的那一小撮,譬如范文程、洪承畴之类死靶子;而紧随其后的就是昔日崇祯的几个失节的内阁大臣,到了第三等,那就是南明政府的那帮子汉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