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页

闻俊没有子嗣,把所有的经历都奉献给了东宁这个国家和军队,身后官兵爱戴,他帐下所有兵士都自发的为其披麻戴孝,很多小兵更是热泪不止,整个军营数万人马,不可能人人都告知真相,知道计划的仅有高层几人而已,其他士兵也真正做到了服从命令听指挥。

越是这样,越让来人相信,闻俊是真的身亡了。

众人在中军大帐之外,阶级等级自然划分,身穿戎装,腰佩钢刀的军人在前,身穿官服,大腹便便的官员在后,最后才是那些无权无职的地主乡绅,人们排着队,按照等级分拨分批的进入帐中吊唁。

刘李佤有任务在身,不能保持低调,一路号丧,泪奔直接冲进了大帐中,旁人还以为这是闻俊的孝子贤孙来哭丧了呢。其中曾爷和春哥也吓得不轻,没想到刘李佤竟然与闻俊有这么深的交情。

而且,更让人们惊心的是,门外那士气腾腾的士兵竟然没有阻拦他,让他赶在一众与闻俊平级的高级将领之前进了帐中。

刘李佤一进帐中,此时正有几个军方的高级将领,还有朝廷特派员正在悼念,神情哀伤,那几个军方的铁汉更是泪如雨下,触景伤情啊。

尽管是灵堂,但这里并不像寻常百姓家,香烛果品,纸人纸马,金漆棺椁。而此地很简单,正前方立着闻俊的一副铠甲,后面只有一张草席,上面是一卷破布裹着一个人形的物体,刘李佤一下就明白了,这是说,闻俊即便没有死在战场上,但最终也是用马革裹尸,这是一个军人的归宿。

刘李佤没当过兵,但依然能够理解马革裹尸所代表的另类荣誉,只是,这里面裹得到底是什么?闻俊的铠甲就像一尊战神矗立在‘尸身’之前,谁到了这里都要止步,膜拜他的铠甲,这里面是他一生的荣耀。

而刘李佤,一头扑在‘尸身’上,放声大哭,痛彻心扉,这要是在后世,哭得如此撕心裂肺的,东家最少打赏一千。而刘李佤没当经纪人之前,还真干过这活,当时他为了讨生活,给死人下跪哭过丧,给新人结婚撒过花,给病人排队挂过号,给黄牛彻夜买过票,绝对资深社会人。

众人见他哭得撕心裂肺,心里也不舒服,特别是那些军人,更有无限感慨,有朝一日葬身战场,又有谁为他们放声痛哭呢?

那位朝廷的特派员,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留着飘然长须,一看就是文官,小声的问身边闻俊的副将道:“敢问将军,此人是谁?”

那副将是有数知道本次计划的几人之一,自然认识刘李佤,当即道:“此人乃是闻将军的至交好友,闲暇时,与我家将军同吃同住,交情笃深。”

特派员点点头,却见刘李佤哭得更狠了,那叫一个情真意切,其实他是在哭副将的那句话,哪跟哪就同吃同住,听起来绝对有基情啊!

刘李佤这一哭,也将气氛衬托的更加悲伤,锦上添花一般,让丧礼更真实。

朝廷特派员对着闻俊的铠甲,细数了他一生的功绩,大小战功数十,特派员代表皇帝和兵部,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和表奖,并追认他为骠骑大将军。

随后,几个同等级的将军将上香设拜,将烈酒洒在地上,告慰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