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页

这是战死者的骨灰,连子宁决不允许自己的兄弟葬在荒郊野外,死后也不得安生——后世网上不时爆出某个抗日牺牲者的墓园被拆毁改建成了别墅,白骨散落一地的消息,让他每每读来,悲愤之余又是心里一片冰凉。所幸这个年代,土葬是和火葬并行的,只要是能入土为安就好,民间并不太在意方式,所以在下午,所有已经确定战死的武毅军士兵,都举行了火葬。

而他们的骨灰,将被带回去,就在未来的荣军农场的附件,将建设一座规模巨大的烈士陵园,把他们安葬。让他们死后,也能依靠着自己的家人。

武毅军上下肃立,连子宁披坚执锐,站在最前,在他的身边,则是那些重伤的伤兵,他们或躺或坐在毛毡上,目光炯炯。

全场数千人,鸦雀无声,针落可闻。

“大人,时间到了。”刘良臣在连子宁身边低声道。

连子宁点点头,大踏步走上高台,所与人的目光,全都汇聚在了他的身上。

连子宁取出怀中一张名单,大声宣读道:“王佳七、刘罗罗、石秀、袁达……。以上二百二十七名兄弟,随武毅军出京平叛,于任丘南,遭遇两倍之白袍逆贼,大呼酣战,光荣战死。诸位兄弟,一路好走。每人追赠‘一等忠勇勋章’,家人授田五十亩,银百两,有武毅军供养一生,家家不纳赋税,土地世代相传!”

连子宁声音极大,随风飘到每一个角落,所有人都听的真切。个人情绪不同,有的人已经是泪流满面,痛苦不已,而更多的,看着那些瓷罐,眼中竟然流露出欣慰、艳羡的表情来。

大人待兄弟们如此丰厚,如果自己战死了,家人甚至一跃而成为一个小小的富家翁。百两银子,五十亩地,在乡间,就算是一个小地主也不过如此了。家人下半辈子,就可以过得幸福安康。

更别说,还有大人的照拂和一等忠勇勋章带来的好处。

勋章制度,是连子宁在刚才才颁布下去的命令,白纸黑字,张贴在大营的各个角落。

现在武毅军中的勋章,只有三等,分别是:一等忠勇勋章、二等忠勇勋章、三等忠勇勋章!

一等忠勇勋章是授予战死者的,二等是授予重伤残废者的,三等,则是授予轻伤者和作战骁勇者的。

勋章,本身是一种荣誉,除了荣誉之外,并不能给人带来多少物质上的好处。考虑到后世有些参加了许多战役,伤痕累累,获得了无数勋章,但是却一生潦倒,生活无着的老兵的悲惨际遇,连子宁把勋章制度和现实的物质赠与挂上了钩。

一等勋章获得者的家人,可以凭借勋章,每年来武毅军后勤处领取十两白银,五石大米。如果是小门小户人家,单单靠着这些东西,一年就能过的很宽绰了,不但衣食无忧,而且还可以有些其他的花销。

二等勋章的获得者,每年五两银子,五石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