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页

随着他的一道道命令,平山卫为中,沈阳中屯卫在左,大同中屯卫在右,三个卫一共接近一万五千名步兵,组成了一个庞大而厚实的阵型。

而在这个步兵大阵的两翼,左边是府军前卫的两个千户两千多骑兵,右翼则是三个卫凑出来的两千骑兵,由沈阳中屯卫的指挥同知赵马祥。

连子宁和陈大康则是各自领着本军押后。

大地一阵轻微的颤抖,不知道有多少战马在大地上驰骋纵横,对面也是传来了鼎沸的人声,战马的嘶鸣声。

张燕昌嘴角勾勒出一丝冷峻的弧度:“传令,全军前进!押后两军和前面保持二百步距离。”

身边的亲兵打着小旗,将他的命令用旗语一声声传了下去,各军的主将收到之后,又是用旗语和鼓声一层层将军令传递下去。

大明朝这一套指挥系统,沿用百年,行之有效。

官兵的步兵方阵在两侧四千骑兵的掩护下,自西向东,缓缓向前推进,连子宁高高的站在马背上,向东极目看去,已经看到了那冲天而来、遮天蔽日的烟尘。

虽然这一次是作为预备队出现,但是武毅军丝毫也不怠慢,排成整齐的方阵,刀戈如林,如一座大山一般缓缓推进,比前面三个要接战的卫更加的整齐森严。连子宁身边簇拥着百余名龙枪骑兵,正在队伍的南侧缓缓推进。

不多时,对面已经露出了大队大队白袍军的身影,骑兵队伍自北向南连成一条长长的黑线,看上去竟是一眼也望不到尽头。

号角声起,步兵大阵缓缓停下,而对面的骑兵阵势也是如此,双方相距大约有五百步,便是如此的对峙起来。

连子宁一眼望去,对面的白袍军也不知道有几千几万之数,总之就是给人一种无穷无尽的感觉,比当日任丘之战更多了几倍,想来这一次也是倾尽全力了。

双方都是等待着对方的第一步反应,战场上一时间竟然安静下来,只能听见粗重的咻咻的鼻息声,战马的嘶鸣声。

在连子宁观察对方的阵势的时候,张耕也在观察着这边的官兵方阵。

他身边簇拥着宦新晨、戚继光、熊廷弼等人,还有一大批千户将领,都是起家的亲信。

和张燕昌在阵后遥控指挥不同,义军刚刚建立起局面,旧习未消,将官心中也更有几分武勇,因此都是在队伍的最前列指挥作战。

何老猫站在马镫上,向对面仔细的观察了一番,向张耕道:“大首领,那武毅军并不在对面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