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页

不过这时候,黄青冈来了。

他一向是热衷官场仕途,但是可惜,只有一个秀才功名,别说是当官儿了,就算是个当官儿的当老夫子都没人用,所能走的出路也不过是在乡间开一个蒙学,开馆收徒,教育子弟而已。

这老头子也是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性子,而且思维很是独特,心里盘算了盘算,寺内信隆怎么着也是个百万石高的大名,手底下三个国家,数万将士,若是放在大明朝,这也算是一方诸侯了,至不济也是个布政使级别的人物,给人家去做幕僚老先生,也不算是丢人。

于是就这么来到了寺内水城。

他也是饱读诗书,胸中有丘壑的,绝非是一般的迂腐读书人可比,只不过是因为实在是写不得八股文章才会考不上举人,其实无论是文才武功,都是有相当的根底。

便是在大明朝,也是相当出挑的人才,更别说是在文化荒漠一般的扶桑,这些年,黄青冈着实是很为寺内信隆出了不少的力气,也是颇见成效,因此日渐得到宠信。

第三零八章 玉米?!

又因为他是一个明国人,在扶桑毫无根基,只能依赖自己,所以寺内信隆对他十分的信任,毫无忌惮。

便是在几个月前,封了他一万石高的领地,任命他为寺内家的笔头重臣。

以一个外国人的身份成为笔头重臣,在整个扶桑,也是相当罕见了。

不过,这几日间,黄青冈和寺内信隆都是被一件事情困扰着,烦不胜烦。

事情的起因,便是去年的大年夜。

寺内家和大明朝的一些权贵都是很有些联系的,事实上,若不是从大明朝走私的制式刀剑,强弓硬弩,马枪大刀,寺内家也不会如此的强大。扶桑制作出来的宝刀虽然是天下一绝,但是那玩意儿制作起来也是太过于费时费力了,制作一把上好的武士刀,需要一个村子的人劳作整整一年!各种繁杂的程序和珍贵的材料,注定了那是不可能量产的。但是大明朝的武器,却是一买就是成千上万。

实际上,扶桑的许多大名和明朝的权贵商人有联系,这在扶桑已经不能算是秘密了。大明朝国力强盛,制造武器一次都是十几万几十万的数额,那些权贵们能量也大,一次弄出来一些就足够把这些小门小户的大名给喂得饱饱的了。

扶桑权贵有银子,大明朝权贵有权力,双方一拍即合,于是无数的大明武器源源不断的流入了扶桑,扶桑的银子也源源不断的流入了大明。

和寺内家有联系的,是大明朝的一位高官,刑部侍郎孙言之孙大人,当然,现在在其官衔面前要加上一个曾字,因为现在这位孙大人贩卖军械的事情暴露,已经是被贬到了远在万里之外的临安府,去跟那些丛林里的猴子打交道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