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页

这块美玉,足有四寸见方,透体剔透,玉色润泽,光彩照人,从背面看是一方白色美玉,但是从侧面看,则是白、绿、紫、黄等色层次分明,这样的玉,只有拇指大的一块,已是难得之物,可这块玉,足有小儿头颅大小,光光是材质,就已经是堪称稀世珍宝!

而最让两人震惊的,却不是在此,这美玉,已经是雕琢好了的,四四方方,上纽交五龙,在其中一角,缺了一块儿,补上了一块儿黄金!

两个人一刹那间,都是想起了关于它的传说。

老秦轻声的呢喃着,声音庄重,充满了朝圣一般的虔诚:

“秦王政破赵,得和氏璧。旋天下一统,政称始皇帝。命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咸阳玉工王孙寿将和氏之璧精研细磨,雕琢为玺。传国玉玺乃成。秦王政二十八年,始皇帝乘龙舟过洞庭湖,风浪骤起,龙舟将倾,始皇遂将传国玉玺抛人湖中,大浪乃止。玉玺由此失落,八年后,华阴平舒道有人又将此传国玺奉上。自是,其随江山易主凡不下十数次,尽尝坎坷流离之痛楚。子婴元年,沛公刘邦军灞上,秦王子婴跪捧玉玺献于咸阳道左,秦亡。”

“传国玺得归刘汉,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时孺子婴年幼,玺藏于长乐宫太后处。王莽遣其弟王舜来索,太后怒而詈之,并掷玺于地,破其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黄金补之。及莽兵败被杀,禁卫军校尉公宾得传国玺,趋至宛,献于更始帝刘玄。更始帝三年,赤眉军杀刘玄,立刘盆子。”

“南朝传国玺历经宋、齐、梁、陈四代更迭,隋一统天下,传国玺收入隋宫。大业十四年,炀帝被反贼弑于江都,隋亡。萧后携皇孙政道携传国玺遁入漠北突厥。贞观四年,李靖率军讨伐突厥,同年,萧后与皇孙政道返归中原,传国玺归于李唐,太宗龙颜大悦。唐末,天下大乱,群雄四起。天佑四年,朱全忠废唐哀帝,夺传国玺,建后梁。十六年后,李存勖灭后梁,建后唐,传国玺转归后唐。又十三年后,石敬瑭引契丹军至洛阳,末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玺登玄武楼自焚,传国玺就此失踪。”

第三一零章 京中来信!

“后周太祖郭威时,遍索传国玺不得,无奈镌‘皇帝神宝’等印玺两方,传至宋。哲宗时,有农夫名段义者于耕田时发现传国玺,送至朝廷。经十三位大学士依据前朝记载多方考证,认定乃始皇帝所制传国玺。而朝野有识之士多疑其伪。靖康元年,金兵破汴梁,徽钦二帝被掠,传国玺被金贼掠走,其后便销声匿迹。元至元三十一年世祖忽必烈崩。传国玉玺忽现于大都,叫卖于市,为权相伯颜命人购得。元至正二十八年,洪武爷在建康称帝,号大明,改元洪武,继而北伐,蒙元弃中原而走漠北,传国玉玺下落不明!”

“这是……”老梁颤抖着声音说着。

老秦在手上套上了一块素布,伸出颤抖的双手,轻轻的把这枚大玉捧出来,在那玉玺的正面,赫然有八个字——

老梁轻轻的念出声,声音中充满虔诚: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石见国,康城外五里,一处高岗之上。

连子宁站在高岗上,举着手中的千里筒,向着远处的康城观察,然而出现在眼中的,却是一副已经看够了的景色。

康城城门大开,毫不设防,一群穿着华丽贵族打扮的人正站在城门处,向着这边张望着什么,而在不到两丈高的城墙上,杵着两面大旗,一面上面用中文写着‘恭迎武毅军大人连’。一面上面则是用扶桑文写着‘恭迎雷神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