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页

正是:“六礼备,谓之聘;六礼不备,谓之奔”。而订婚,在古代订婚是结婚的必要程序。

订婚即定婚,相当于六礼中的“纳征”,是婚姻趋附向成熟的一个标志,初步商定的婚约形式把两姓乐意缔结姻亲固定下来。民间雅称订婚为“传启”或“换帖”。在议婚达成协议,暂告一个段落后,男家请人用红纸将缔亲之意写成小帖,上面要写清男方的生辰八字,封面写上吉祥如意的祝词和“敬求金诺”“恭候金诺”等谦词。待女家接到男家的投启后,马上回敬允启,也写好女方生辰八字,帖外书就“谨遵台命”“仰遵玉言”一类表示同意结亲的字样。这种换帖往来,均以家长名义进行,落款只出现家长名字。

交换帖子颇多讲究,一般要用红漆礼盒传递,男方要在盒内装上押帖物,一般多是耳坠、戒指或手镯的女方的饰品,也可馈送女方几套衣饰。此后,女方就可名正言言顺地对男方进一步考察,主要是了解家产、家风,探视男方的容貌。之所这样,是因为向在那个年代,议婚阶段男女双方一般不多接触晤面,女方可以亲自证实一下媒人的话是否可信。

而在民间,男方为给女方留下个好印象,不仅提前刷新房子,而且费尽心机借来珍稀用品充实自己的摆设。见屋里这天,男家为撑体面,备好佳肴美酒,盛情招待女方父母,亲族及媒人。

然后便是交换传启,传启有大传启、小传启之分。小传启多在向下,而大传启则是在城市,在明季,把“大传启”称为“龙凤帖”。达官显宦子弟的传启比较精美,帖长尺余,宽约五寸,厚至一寸,可连续折叠,是专供办婚事用的一种印刷品。供男方用的是绿色龙帖,扉页上印有两条盘龙;供女方用的是粉红色凤帖,扉页上印有一双飞凤。男方多写“久仰名门,愿结秦晋”“不揣寒微,仰攀高门”等恭维语,下方落款为“眷姻弟xxx暨子xx现年xx岁顿首。女方则写‘幸借冰言,仰答锦章”“谨遵玉言,愿结秦片”等答浯,下方落款亦写“眷姻弟xx暨女xx现年xx岁顿首”。

这种大启传帖,相当于今日的结婚证书,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旦互传过大启之帖后,表明婚约签定,已成姻眷,可以互通庆吊,互送节礼。如无特殊原因,一般不得随意悔亲,那是要受到社会舆论谴责的。

种种程序,连子宁不能自己去办,必须是家长出面,而连子宁早就是父母双亡,也没有别的亲眷,所以要请一个德高望重的长者前来担当。

他想了想,问道:“大人您看寿宁侯爷如何?”

戴章浦点头道:“这个可以!嗯,你和寿宁侯爷交情不错,这件事倒是可以请他帮忙。”

张燕昌超品侯爵,国朝大将,实权不论,地位比戴章浦只高不低,能让他作为男方的长者的话,也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

“你当了武毅伯,固然是好的,但是却也断了你文臣巅峰的路子了。”戴章浦又是摇摇头,颇有些遗憾到道:“你现在虽然是武将,但是文气斐然,天下皆知,等你日后地位足够高了,便是做一个兵部侍郎尚书之类的,也是足够,以此为阶,入阁也并非不可能。咱们大明朝,也不是只有文臣再能做阁老的。”

连子宁笑笑:“学生走到今日这一步,也是阴差阳错,再说日后的事情,谁想得到呢?”

戴章浦点点头:“这倒也是,算了,日后走着看吧!”

他面容一整,肃然道:“上一次只顾着商量玉玺的事儿,却是没来得及说这个,这一次把你招来,便是告诉你这一次出征要多加小心。”

连子宁讶然道:“多加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