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页

北地苦寒,现在刚刚开春,草原上的牧草不过是刚刚冒了个尖儿,还不能大规模的放牧,得等到五月份儿往后,才是一片接天的碧绿,风吹草低见牛羊。

而鞑靼和瓦剌上一次掠夺的物资并足以支撑他们到那会儿,所以,他们又来大明这头肥猪上割肉了。

但是这一次大明已经是严阵以待,做好了准备。

原大同镇总兵吴良河已经在菜市口被凌迟处死,夷三族,下场凄惨无比,有了这个教训,各路将领虽不能说都是奋不顾身,但是也都积极整军备战。朝廷更是派出兵部侍郎戴章浦,加左副都御使衔儿,与宣大总督一道,监督大同、宣府等镇军务。

鞑靼和瓦剌十余万大军分别从肃州卫和宣府镇入寇,大明各路官兵齐聚,和鞑靼瓦剌结结实实的打了好几仗,双方互有胜败。总体来说,大明由于边军长久以来的糜烂,虽然依旧是胜少败多,但是却是也给鞑靼和瓦剌造成了一定的伤亡。最终,鞑靼瓦剌抢劫了不少的财货百姓扬长而去,而大明也得了面子,朝廷发行天下的邸报上至少也可以写上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地大明士卒杀敌若干,扬我国威,震慑蛮夷。

不过,隐藏在这些许的光鲜之后的,是大明朝边军的大量伤亡。

三番几次的大战,而因着朝廷必须要捞回一些面子的政策,他们放弃了擅长并且占据优势的守城战,不得不和敌人的优势骑兵集群进行野战,死伤惨重。大同宣府还有甘肃三镇,加起来伤亡超过八万,而且各镇军队本来就有大量的缺额,吃空饷的不在少数,本来额定的每个镇十万人的定额根本不足数。再加上两次大战的伤亡,现在三个镇的军兵加起来已经不过是十万而已,可说是非常的薄弱。

本来应该补充过来的兵员,也没有跟上,当然这些事情,是只会在少数人中传播的。

最大的受益者是戴章浦,他指挥调度,甚是有章法,皇上都在朝堂上称赞过得,宫中已经隐隐传出风声,皇上属意戴大人迁任兵部尚书,据说还要入阁!

当然这些,和远在天边的喜申卫没什么关系。

四月十五,努尔哈赤和杨沪生,终于从广袤千里的密林中钻出来了,和他们一起回来的,还有三十六个部落,两万八千野女真人,其中可以入伍的精壮汉子,达到了一万一千余!

连子宁盛情招待了的三十六部的首领,然后将他们安顿在喜申卫、莽吉塔城、药乞站、乞勒尼卫和考郎兀卫等城的周边,每个城池的附近都划分了大量的肥沃土地,安置了若干个部落,每个部落之间距离的都相当远,也就是说,每个女真部落的周围,都是汉人部落。

这自然是预防他们互相串联,勾结,毕竟这些女真人的实力相当的强悍。

其实连子宁这一番担忧反倒是多余的,野女真人对于汉人们稳定富足的农耕生活相当的羡慕,现在有武毅军给他们发放农具,给他们粮种,教给他们农耕的各种技巧,他们十分的知足,连子宁的威望也高涨起来。

在设宴款待女真诸部首领的第二天,他们就分别前往各自的聚居地,那里的地方官早就为他们准备好了粮食、耕地,甚至是房屋。

当然,每部之中的精壮汉子一共一万人被留了下来,连子宁专门划分了军营给他们居住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