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页

只有像是汪直、王振、刘瑾、魏忠贤等几个大宦官当朝的时候,文官势力才被略略压制,宦官,其实就是皇帝抛出来的对付文官的一柄利刃而已。所以历史上但凡是跟文官儿不怎么对付的太监,肯定是被骂的狗血喷头,盖因史书也是文官而写成的。

所以,在大明这个现有的体制中,想要把文官儿斗跨,斗倒,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与天下读书人为敌,想想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除非是完全把这个体制,毫不讲理,毫不留情,毫不顾忌的打破,就好像是女真人那样,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杀了一个尸山血海,杀了一个尸横遍野,杀的天下读书人尽皆失声,杀的他们只知道趴在地上做磕头虫,做奴才。

这事儿,也就好办了。

只要你是在体制内打混的,人家就不怕你,因为你得按照规矩来!只要是你按规矩来,那就有的是法子对付你!

大明朝的历代改革者,就像是浑身被捆上了坚韧无比的蛛丝一般,根本挣脱不开。强悍如张居正,也是治标不治本。

大明之亡国,寄生虫一般趴在这个帝国身上磨牙吮血的文官集团,要承担百分之七十的责任!

连子宁自然也不可能这样做。他本就是文人,他的岳父,更是一个大大的文人,他在文官团体中名声也不坏。

他想干的,是另起炉灶。

关外本就和关内情况不同,在这种环境下,连子宁可以放开手脚,关外的文人团体几乎没有,整个松花江将军辖地内有秀才功名的加起来只怕也不到五十个,对于他来说,压力迹近于无。

他不是去打破什么,而是另外新建一套体制。

而且,要保密,至少在实力强大到不畏惧那些读书人的口诛笔伐之前,不能泄露到外界。

听完连子宁的话,洪朝刈这才是松了口气,固然决策的是连子宁,但是若是真让别人知道了,他这个具体执行者只怕也被生生骂死。

千夫所指,无疾而终。

他想了想,道:“大人,以下官看来,咱们还是推一推为好吧,反正咱们境内的秀才们也很少,就算是他们不交粮食,也不过是损失一丁点而已。大不了找人查一查他们,把不是他们自家的地都给清出来,这样别人也没话说。咱们,再缓缓?再等两年?”

连子宁沉吟片刻,终究是颓然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