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页

鼎定!

第四三七章 南疆激变

升龙府南五十里,锦江北岸。

锦江是安南朝和越北朝的分界线。

正德四十九年,安南阮氏王朝第十三代王阮光赞,自称大越皇帝。

正德哪能忍得了这个,立刻派镇守云南的沐国公率领云南大军并广西十余个卫所共二十万大军南征安南,和百多年前一样,在大明朝的大军之下,一路势如破竹,很快便占领了安南全境。正德帝跟永乐一样,都是沾点儿好大喜功,不想继续把安南当做藩国,而是准备将其改为布政使司,这开疆拓土之功,可不就落在了自己头上?

所以朝廷建立了安南布政使司,设立流官管理,而为了安抚当地人,不少官员甚至包括布政使司的三把手右参议都是由安南人充当。

一看朝廷秩序确立了,沐国公率领大军回云南,结果他前脚刚走,那些当地官员便打着复兴阮氏王朝的大旗,把明朝派去的官员杀了个干净,重新举旗自立。

皇上大怒,连连下旨申斥,责备沐国公剿匪不力,令他戴罪立功,带领大军再次出征……

战事已经进行了有一段时间了,但是和上一次的势如破竹相比,这次就显得格外的艰难。

明军讶然发现,往日物资匮乏,武器落后的安南军,装备也变得精良了,物资也充足了,甚至连打仗行军,都是变得有章法了。

毫无疑问,安南布政使司这一次的重新叛乱,和现在中南半岛上三大国,高棉王国,吴哥王国,暹罗王国是分不开的,安南的叛乱,处处都透着他们的影子。

这三个中南半岛上的大国,实力不算是顶尖,自然是没办法和大明相比的,但是若是比起北地的鞑靼、瓦剌女真等,也是不逞多让,他们在背后支持安南,这事儿可就有点儿麻烦了。

但是大明朝毕竟是国力军力都远远的超过安南,再加上安南国内也不稳,一直存在着反抗势力,这一代世镇云南的沐国公木欣荣也是极能打的,率领二十万英勇善战的云贵土兵顺着姚江、黑水河两条大水南下,和安南恶战十余场,毫无例外的,安南军大溃。

双方的实力差距不是体现在人数上的——事实上,由于中南半岛特殊的气候原因,丰沛的水汽,足够的热量,再加上肥沃的土地,使得水稻一年可以产三季到四季,一亩地一年的产量最少也在一千四五百斤上下,远远的超过中国素来的产粮地苏松地区,比之北地更是高出五六倍之多。

充足的粮食供应养活了大量的人口,以安南一国,不过是相当于大明一个广东布政使司的大小,却是养活了足足有超过两千万人口,而为了对抗大明,安南又是几乎举国皆兵,所以他们的兵力并不缺乏,一点儿都不缺乏。跟明朝的十万二十万大军比起来,安南那才是真正的大军,动辄就是七八十万,甚至当年曾经调集过大明记载是七百万,他们自称是二百万的大军跟英国公张辅放过对,不过照样被张辅的十五万大明精锐给打的屁滚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