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页

少顷,便有一个穿着黑袄,打扮寻常,长相也寻常的汉子慢慢悠悠的晃出来,抄着手,走在路边,循着苏老爷子离开的方向而去。

又来客人了,王霸王掌柜急忙喊小二招呼,却没见人,骂了两句,脸上笑盈盈的自己接待了上去。

这会儿,城门还没开。

在安定门外,也是已经排起了长长地队伍,进京卖菜的菜农,赶着大车的生意人,城外锅庄送酒的队伍,进城找活儿干的农民,排起的队伍足有一里多长,等着开城门。

而城内,也是分外的热闹,从城门口开始排队,马车一辆一辆的紧挨着,一直能排出两条街开外去,远远看去,就像是两条长龙一般。这些马车,都比一般的马车要大不少,显然都是拉货运货的马车,让人奇怪的是,这些却全都是空车。

每辆车只留下一辆看车的,车队的伙计们都在吃饭,路边的那些小摊小吃店都是顾客盈满,忙的老板小二都是脚底给安了风火轮一般。

这些马车,每辆车上都插着旗子,上面或者写着字样,或者画着图案,有的旗子一样,有的不宜。这些旗子,是各个商队的标志,大的商队,几十辆马车,小的车队,十来辆,那更小些的,只有三五辆,则是几个人凑得钱跑单帮的。

看得出来,是这些急于出城的商队,带动了附近的发展。

虽然是清晨,这里却是人声鼎沸。

安定门这块儿,原来是没这么热闹的。

根本没有。

安定门,在元朝的时候叫做安贞门,这个门的用途呢,更多的是大军出征,得胜而归,班师还朝的时候,走的就是这个门。打完了仗了,老百姓们安居乐业了,朝廷也海清河晏了,这天下,自然就安定了,这也是大明改名为安定门的由来。

不过在大明朝北京城东西南北这几个门里头,数得着的就是安定门最荒凉,排名倒第二的,则是德胜门,也是北门。

人说南来北往,但是从京城往南去的,从南边儿过来的商队多,但是往北去的,从北边儿回来的,就要少得多了。盖因大明朝是天子守国门,这国都定的已经是足够的靠北了,再往北是什么?

刚开国的那会儿还好,从京城往北,一直到的大漠草原,极东的海边,都是大明的边境,那会儿,只要胆子大,人手足,关系硬,跑关外也是很简单的事情,利润更是极为的丰厚。但是现在不同了,自从瓦剌鞑靼崛起,朵颜三卫和三姓女真相继独立,北边儿就没意思了。

那边儿现在是草原,是鞑子,是荒凉的关外,是鞑靼、瓦剌、朵颜三卫、三姓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