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页

却没想到,而今奢求竟然成真了!

武毅军这些老爷们,分明就是让我们去种地啊!

想到以后安定的生活,地里面稳定的产出,丰衣足食的日子,不再被人欺辱鄙夷的生活,他们顿时觉得心里有了许多盼头。

彭山虎站在船头,临风独立,身后的贱民们小声儿的议论着,时不时的爆出一阵欢声笑语,他的一颗心,却是越来越沉。

※※※

在通往镇远府的官道上,一列长长的队伍正在缓缓的行进着。

这支队伍,是由无数的商队构成的,而每一个商队,则又是有多则数百,少则几十的马车组成,这些马车,比一般拉人的马车要大很多,而且两侧还有加高的挡板,轮子的直径也要大一些,一看就知道是专门运货的。这等设计,不带运载的更多,而且也利于通过泥地等恶劣地形。

不知道多少商队,更是不知道多少马车,只看到无数的马车像是一条长蛇一般,一直蔓延到视线的尽头,在这苍茫大地上,轧轧前行。

这么多的商队,不知道多少的人,自然是人声鼎沸,非常之热闹。

而在这些商队的两侧,却还有不少穿着棉甲,手里马车长矛,腰间挂着马刀的武毅军骑士在守卫着,他们只是戒备而已,这些商队的人怎么弄,他们却是不管。

这些商队,便是来自关内等地,听说了奴儿干总督区松花江将军领地玉米丰收之后赶来北地的商队,这些商队五花八门儿的,什么地方的都有,近的有辽北总督区的,而远的,甚至是远达四川湖广。不过最多的还是山东和南京应天府两地的豪商,他们两地,都乃是盛产海盐之所在,打的算盘正是符合大明朝廷的规矩:往边关运粮食,然后换取盐引,再回去运盐,四处贩卖。

而且山东籍的这些富商们,更是吃过玉米的甜头,都奔着这边儿来自然也是理所当然了。

不过他们无论是来自哪里的,是趁早还是来晚了的,都是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儿上,东北打仗,他们都在柱邦大城被挡住了,这也造成了那一段时间柱邦大城经济的畸形繁荣。当东北消停了,战事了解了的消息传过去的时候,他们赶紧是火急火燎的启程。自己hi所以这么急,是因为他们心里打的主意,都是往前走一段路,然后直接跟当地乡间的豪绅、村正这等人联系,直接从农民手中收购粮食。

这样一来,跟那些农民打交道,不但价格能够压的很低,而且也不用往东北之地走很深,收购足了就撤回了,他们对于东北的兵乱,毕竟还是很忌惮的。

所以都是争先恐后。

都是想着自己少走一段路,同行多走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