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页

不过估计是不怎么结实——正德二十五年,大风毁坏西直门城楼,虽说北京城这风是够大的,但是也不至于大到这等程度,而堂堂城楼还不等敌人打过来,竟然能被大风给吹跨,其质量也是可见一斑了,这事儿在民间已然是传为了笑柄,不时有文人把此事写进书中,针砭时弊,拿出来冷嘲热讽一番。

也因为如此,正德皇帝大发雷霆,只是正统年负责重新修建城墙的那些官员工匠,过了这么些年,都是已经死透了,怕是连骨头都烂没了,他也着实是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撒气。不过这位好大喜功的主儿,却是正好趁着这个由头儿,下令重新营建大明城墙及九门!

为了重建北京城。特地设立有司衙门为正二品,工部尚书兼之,从山东、北直隶、河南,陕西,陕西,湖广诸布政使司民夫一百三十万,日夜劳作,生生累死了三十万人,耗时五年,带哦了正德三十年的正月初一,才算是全部完工。

整个北京城的范围,生生的往外扩大了一圈儿,东墙和西墙,各自往外扩展了五里,东西长达到了二十三里一百五十丈,南北墙各自往外扩展了三里,南北宽度达到了十六里五十丈,周围八十里,建九门,分别是:正南为正阳门,左崇文门,右宣武门;东之南为朝阳门,北为东直门;西之南为阜成门,北为西直门;北之东为安定门,西为德胜门。

若是按照后世打的标准的话,其总面积达到了接近九十平方公里,仅次于大明朝的南京城,乃是中华大地上古往今来所有城池中的第二大城。

西直门乃是京师重镇,最要害的门关之一,是以修建的时候也是颇为的用心,城墙高度也只比正阳门逊色一筹而已,高达九丈六尺六,城楼五层,加上城楼,更是高达十六丈许。

只是如此重要的门关,城墙上却是鬼影子都没有一个,一片空旷,反倒是城楼里面,不时的传来一阵儿吵吵闹闹,嘻嘻哈哈的声响。

想来守城门的军兵都在城楼里面作乐。

这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北京城承平已久,除了在正统年间曾经被瓦剌鞑子光顾过一次之外,已经是百余年未曾见到敌踪了,当初永乐大帝定都北京,为的便是天子守国门,可是身为帝都,总不能三天两头儿的让人过来打着玩儿吧?

现在大明朝北方从甘肃镇到辽东镇,九边重镇,百余万军兵把这条防线守得严严实实,北京城,在这个时代,可说是高枕无忧的。

是以这守城军兵警戒性奇低,自然也就是理所当然之事了。

更何况,现如今守备北京城的,已经不是当初那批跟随洪武帝永乐帝两位征战沙场的京营大军了。

明太祖时即设大都督府,以节制中外诸军,京城内外置大小二场,分教四十八卫卒。成祖北迁后,增为七十二卫,这也是整个京营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时候。

这便是京营,京营又称三大营,分别是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

永乐八年,分步骑军为中军,左右掖,左右哨,称为五军。除在京卫所外,每年又分调中都、山东、河南、大宁各都司兵十六万人,轮番到京师操练,称为班军。这,便是五军营。除此之外,隶属五军营的还有掌随驾马队官军的十二营,掌操练上直叉刀手及京卫步队官军的围子手营,以及幼官舍人殚忠、效义诸营。五军营,乃是京军的主力,规模最大,士卒最多。

三千营由三千骑兵组成,分五司,分掌皇帝的旗、舆服、兵仗金鼓、御用宝物等。神机营,因用兵交址也就是现如今所称的安南,得火器法,立营肄习而名,其下亦分中军,左、右掖,左、右哨。中军分设四司,掖、哨各分设三司,掌铳、炮等项火器。隶属该营的还有五千营,掌操演火器及随驾护卫马队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