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8页

当年秦始皇帝也修建过直道,不过人家那可是大手笔,长三千余里,宽五十步也就是七十五米,路边每隔五丈远便种植一棵青松,以供路人歇息乘凉。整个路面以黄土修建,都是用大锤夯实的,非常坚固,甚至在陕西,直到两千年后还留存着一部分直道的遗迹。

那时候的连子宁也不过是相当于一个府的地面,财力有限,自然不可能做到这样。

两条路,一共长五百二十里,路宽两丈,也是把泥土夯实的,为了防止雨水浸泡变得泥泞,上面还铺了一层小石子儿。

路不是很宽,但是也足够几辆马车并行了,其实这样的工程,已经是非常的浩大。

民夫都是就地征发的,农民们对于在自己家门口修路,都是有着很大的热情,当然,其中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牵头负责此事的总办衙门会支付一笔不菲的酬劳。几乎是一个全民参与的大工程,饶是如此,也足足用了四五个月才修完。

后来武毅军的地盘儿越来越大,及至控制了整个松花江将军辖地之后,这些基础工程也并未停歇。

直道的主干还是两条,那条沿着松江南岸的一直向着西南方向延伸,已经修到了脱伦卫,总长度达到了九百多里,而其中又有许多的支路,把沿途的各卫,各县城,像是串珍珠一样穿了起来。另外一条则是南下,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穿过了密林沼泽,连接到了宣城卫。

通过这些发达的官道,连子宁也足以在短短的时间内将自己的大军派到各处。

地盘小,也有小的好处。

不过陈桐说的也是没错儿,当初武毅军四处用钱,腰包那么紧吧,连子宁还是没断了这一段儿的供应,若不然的话,是定然不会有今日之成就的。

连子宁和陈桐俩人下了直道,向着那田间深一脚浅一脚的过去了。

那田间正在耕种的农民正是一家子,人还不少,足足有七八口人,正坐在田垄上休息。连子宁他们驻马停下的时候他们早就瞧见了,远远的看见这么多人簇拥着,也知道是来了大人物,心里便是有些战战兢兢的,这会儿看见连子宁俩人走过来,赶紧便是跪在地上,脑袋埋在双臂间,哆哆嗦嗦的连话都说不出来。

第六二九章 微服私访

连子宁看了这一幕也是不由得有些唏嘘,国人,农民,是天下最为温顺,最恭敬服从的一个群体,你只要给他一线活路,他就定然不会起来造反。他侧了侧头,看向了西方,从这里向西五十里,渡过松花江,就是辽北将军辖地。

那里的白莲教起事,正是如火如荼吧!

虽说其中有白莲教唆使挑动的缘故,但是杨学忠,你把百姓给逼成什么样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