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4页

不得不说,连子宁城外斩杀刘逢黎的那一招,固然够狠,却也够管用,若是没有那一刀的威慑,只怕武毅军接下来的行事都会有诸多不顺,而有那一刀,所有人都知道了连子宁的狠辣无情,心生畏惧之下,这事儿就好办多了。

第六六二章 联手

而迁移各地富户去往镇远府,也是连子宁早就想好的一个计划。镇远府外城虽然已经规划,但是却是没有民户居住其中,而镇远府现在虽然已经开通了松花江直通内地各大港口的海上航线,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民间基础太过于薄弱。

说白了,就是民间太穷了,没钱,没有资金投入。

民间穷的连买船出海的钱都没有,连购置货物做生意的本钱都没有,就算是交通再怎么发达,条件再怎么便利,也是根本发展不起来。第一桶金何等重要?没有启动资金,说什么都是白瞎。

民间经济尤其如此。

而迁移各地富户到镇远府,一来是可以填充镇远府,二来则是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大量的富户豪绅的到来,带来了大量的流动资金,按照国人的有钱先要买地的思维,这些资金肯定是有一部分要投入到土地上来。这就导致了肯定有部分农民因为土地兼并而失去土地,这部分农民会流入到镇远府——从农村进入城市——之中做工挣钱,于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市民阶层便初步产生。

另外一部分资金,则是会用于投资作坊,生产商品进行贩卖,同时也会有相当大的部分会被用来买船,购置商品,东去出海,进入关内贩卖。这就立刻把镇远府周边的经济给带动起来了。

而丰富的劳动力,也会解决镇远府外城那些即将建起来的作坊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如此一来,整个产业链便是能周转起来,经济自会走上蓬勃发展的良性道路。

至于大量豪绅富户涌入镇远府带来的镇远府周边土地兼并加剧的问题,连子宁从来不会担心这等事儿,就算是担心也没用——除非是禁止土地买卖,否则的话,这种现象是绝对不可能通过任何的法令或者是行政制度来制止的。

作为这个时代最为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土地往有钱人的手里聚积是一种无法避免的现象。

纵观历代王朝,莫不如是,都是一开始的时候,由于前朝末期的战乱,导致人口大量减少,无主土地随处都是,所以新王朝刚一建立,手头有大量的土地可以自主分配,农民都是被分与了许多土地田产。倒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手中的土地越来越少,地主豪绅手里的土地则是越来越多,然后到了后期便矛盾激发,大量的失地农民成为流民,进而爆发农民大起义,整个王朝分崩离析。

其运势走向,大致如此。

想要解决这一点,除非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社会商业极度繁荣,农业和土地,在经济中从主导地位退居到次要地位——就比如说连子宁那个时代的经济发展水平。

很显然,这是不可能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