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8页

多少总有了些人气儿。

这会儿村子里面静悄悄的,村子东头儿的扬场倒是热闹的紧。

那里是秋收之后,用来碾麦子把麦子皮扬掉的场所,面积很大,容纳千把人也不在话下。

扬场中间搭建了一个土台子,大约有一丈来高,一个穿着青袍,做官员打扮的年轻人正自站在上面说着什么,在他身后,则是有七八个军丁,腰间挂着刀,威风凛凛的站着。

兴许是因为那几个武毅军官兵的威慑,兴许是因为国人传统中对那一身官袍的敬畏,村子里面仅存的六十多口人,正在围拢在土台子周围,眼睛一眨不眨的盯在上面。他们衣衫褴褛,但是却心存敬畏,没有一个人说话,现场针落可闻。

那年轻人看上去才二十来岁,年纪颇轻,不是已经蓄了须,看上去气质也很是凝练沉稳。他轻咳一声,朗声道:“本官王重墨,乃是武毅伯,奴儿干都指挥使连大人亲自任命这安定县县令,以后安定堡周边,十六镇一百一十九村,尽数归本官所辖理。”

他身后站着的那武毅军总旗已经是不失时机的大步走上来,喝道:“尔等还不见过王大人!”

“见过大人!”给他一喝,这些百姓顿时便慌了,稀稀拉拉的跪了一地,纷纷磕头。

“都起来,都起来。”王重墨温和一笑,招呼大家起身。

待大伙儿都起来,他继续道:“现在已经是快要进五月端午,过了麦子的耕种日期,不过本官这一次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了!”

百姓们早就因为这个问题愁眉不展,这会儿一听,都是精神一震,赶紧竖直了耳朵。

王重墨从身后的袋子里面捧了一把玉米粒出来,洒在台下,道:“这玩意儿叫玉米,你们有谁听过?”

下面的人面面相觑,都是摇头。

这也不稀奇,这个年代消息闭塞,而且这些百姓一辈子的活动最远处怕是也不会离开村子五里之外,对他们来说,没听说过千里之外的松江大地上的消息那简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不知道也不打紧,本官来告诉你们。”王重墨大声道:“玉米这东西,跟麦子是一样的,撒下去就能长出来,但是产量是麦子的三倍以上!一亩地能打八斗麦子,就能打三石的粮食!”

下面顿时是起了一阵窃窃私语,这些老百姓们第一个反应就是不信,但是出于对官府权威的敬畏和信服,却又是半信半疑。

“本官知道你们不相信,松花江辖地上的百姓们,第一次种玉米的时候,他们也不信,但是你们可知道,现在整个松江大地上,种植的,几乎全都是玉米!”王重墨目光炯炯盯着下面的百姓:“而且你们也没得选择,现在已经误了麦子的农时,只能种玉米,要么就是挨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