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7页

这装备简陋是够简陋了,但是却也实用,史书中常有斩木为兵一词,多用来指农民起义军,刚刚起家的时候没有兵器,物资匮乏,便用木头竹子做成长枪当做武器。其实效果还不错。

若是对上拐子马、福余卫近卫军这种铠甲厚度惊人的超级重型兵种,竹矛当然是毫无作用,刺到人家的铠甲上也就是给撞得疼一下,根本捅不进去,但是面对裹着袍子的蒙古轻骑,那就效果再好不过了。

福余卫的近卫军,已经是在之前的鹧鸪镇一战中损失殆尽,只剩下数十人了。

集结起来,形成规模优势,同时心中又战斗精神高涨的奴兵们再也不可小觑。他们给蒙古骑兵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损失,那些想要靠近了对他们进行肆意杀戮的蒙古骑兵每每发现,自己要面对的是四五倍于己的木矛竹枪,甚至有的蒙古骑兵连人带马都被刺穿刺死。

交战至此,稳住阵脚的奴兵们已经杀了至少一千数目的蒙古骑兵。

步兵在面对骑兵,且已经被冲垮阵型的情况下,竟然还能够给敌人造成这样巨大的损失,也当真是不多见了。

蒙古骑兵虽然把他们击溃,却没有效的驱散,因此使得奴兵们方便集结。而且这些蒙古人也太狠了,太嗜杀了,一点儿活着的余地都不给别人留,这些奴兵们自然是要奋死反抗。

奴兵们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他们有三个人。

三个出色的领袖。

除了以一颗投降之心作为退路的刘得财之外,便是苏骥和赵慢熊二人。

他们侥幸逃过了一死,本来是想着趁机逃走或者是干脆投奔蒙古人,结果却是看见了蒙古人肆意屠戮的暴行。这么看,蒙古人是根本不给人留活路啊!得,也别跑了,也别投降了,想要活命,还得拼杀一途。

他们便是专门拣着蒙古人忽略的区域,一路上收拢溃兵奴兵,结果队伍在不断的壮大,过了没多久,竟是已经达到了千人之规模。

后来虽然被蒙古人盯上,但是他们人多,蒙古人也是无可奈何。

现在他们两个的部下已经是形成了两个巨大的步兵方阵,各自有数千人。这两人兴许是天生有指挥才能,只不过之前一直被埋没而已。这会儿在这危急的情况下,完全的爆发了出来。

在他们拳打脚踢,大吼大叫的指挥调度下,士卒们有的在内圈休整,有的在外面御敌,进退有度,互相照应,竟是有条不紊。

战场,永远是造就英雄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