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页

她面带苦笑,一时竟不知说什么是好。

这个赵桓,当真也算的上是赵氏皇族中的异类,这种刚强坚毅的性子,除了开国的太祖太宗之外,只怕真的再也无人可及。

赵桓也不理她如何是想,只顺着自己的思绪继续说道:“九弟不幸身故,朕也很心痛。太后信儿臣一片真心,这心痛是因着自幼一起长大,兄弟之情难以忘怀。”

孟后终忍耐不住,盯着他眼,问道:“官家,你如实说,你九弟是不是你下令害死的?”

赵桓并不避开她眼光,答道:“天家无情,朕落到九弟手里,势必也是如此。兄弟之情,到底敌不过皇帝大位。朕也不瞒骗太后,也不屑瞒骗旁人,只是太后问得,别人却问不得,此事也望太后自此忘怀,以后不必提起的好。”

孟后气的浑身发抖,抬起手来,想去打赵桓。

赵桓并不退缩,直视她眼,淡淡道:“朕自忖比九弟更能当这个家,他若是老实在江南呆着,朕也不为难他。可是他弄不好,天怒人怨,扬州一役,为着他畏敌怯战,死了多少百姓,尸体遮满了江面!苗刘二人,是他一手提拔重用,到底反叛了他,为着何来?还不是九弟太不得人心。朕在陕西一意抗金,他却拉着朕的手脚,江南财赋不肯供给,甚至有传言要与朕分疆而治。这成何体统,朕才是正朔,是正经的大宋皇帝,他不过是事急从权罢了。朕能回来,九弟不但不能让位,还要在背后牵扯朕,朕是一国之主,虽然兄弟情深,却也顾不得。”

他之所以和这个半截身子入土的老太婆长篇大论,却是知道,自己处死赵构的事需瞒骗不过别人,连坊间百姓都隐约知道是皇帝下令,赵构根本不是死于意外,更何况这些成天生活在权术斗争中的皇族中人。

若是不将此事摆平,不把自己的理由摆的冠冕堂皇,将来赵佶和诸多皇室宗亲,外戚郧臣都有回来的一天,就是自己身边的诸多大臣,也有很多人不满意赵构之死。

不先把这个老太后说服,她闹将起来,势必弄的朝野侧目,纵是用强力弹压下去,只怕也是他的盛德之累。

在这个特别讲究纲常伦理的时代,杀弟终究是一个不好的名声,他需要未雨绸缪。

见孟后听的发呆,赵桓却不知道挤了几滴眼泪出来,轻声泣道:“太后,朕说的嘴响,其实也很是后悔。当初那几个逆臣有此心思,朕想到九弟可恶,竟没有阻止,他们竟真的做此大逆之事。”

孟后其实已经被他说服,只是心里总有疙瘩。皇权相争无情,宋朝开国便有烛影爷声之迷,太祖可能死于太宗之手,天下人尽知。至于赵王廷美,更是被太宗逼死。孟后在宫中几十年,如何不明白。

质问赵桓,只不过是因着这几年蒙赵构照顾,心中有一股气下不来罢了。

此时见赵桓将责任轻轻推给下面的臣子,孟后也算得了一个台阶,当即老泪纵横,抚着赵桓肩道:“官家好自为之吧,老身老了,只愿官家能致天下太平,迎回皇亲和戚里郧旧,天家团圆,除此也别无所求。”

赵桓见她如此,也知道这一关终于过得,当即也跪伏在地,痛哭道:“终是可怜九弟,拯救宗庙于危难,却不能随着朕一起享太平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