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页

就在张俊所部动身的前两天,安插在河东的细作传来急报,自太原、宁化军、平定军、还有其余各州驻军,纷纷集结,沿着汾水行军,往着龙门方向行进。

关陕门户,向来是潼关蒲坂龙门三道,由于河中已失,在潼关后方的蒲坂和龙门,只得与敌人隔河相望,敌人只需抬腿渡过黄河,便是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

冬季时,为防敌人踏冰过河,龙门蒲坂一带,尚有重兵防守,又多修小型堡寨工事,沿河驻守。而夏秋水大,渡河不易,驻防的军队大为减少,若是敌人渡过蒲坂,则潼关不战而失,敌人前后夹击,十几万驻守潼关的军队,势必全军覆灭。

就是由龙门渡河,也可以选择直插长安,危胁到皇帝的安危,逼的潼关宋军回救,然后两路夹击,则仍然是全军覆灭的大溃败局面。

费伦接到这个情报,又与前方的诸多将领分析,不禁大惊失色。

此时先机已失,敌人只怕已经集结到黄河沿岸,若是当真强渡过河,不是去攻打防备森严的鄜延路,而是直插长安,现在的长安城中,只有不到一万的兵马,敌人出奇不意突然兵临城下,只怕皇帝万一有失,若是弃城而逃,则前线军心必乱,不战也败了。

想到后果如此严重,为了不使得军心恐慌,这个变故只有吴玠等最高级的将领知道,而费伦一面急速赶往鄜延,来查看此地情形,一面派着信使赶往长安,禀报赵桓,让他尽可能的做好准备,或是早些移驾,不论是凤翔还是秦凤,甚至先到川中暂避,也比在长安被敌人围住的好。

待到了鄜延,他也并没有先见过前方将士,而是冒险带着部下骑兵,孤军深入敌境,结果发现虽然有少量的兵马集结,却很少女真,也并没有大量的骑兵,虽然看似有好几个万户,其实全非精锐,对他这一支小股的骑兵,都显的没有章法,使得他有惊无险,深入敌境又安然返回。

到得此时,他已经多半可以判定,金兵是在潼关给宋军压力,逼迫宋军主力前往潼关驻防,而以三到五万人的精锐,想方设法,自龙门渡河,直插长安,以皇帝的安危,逼的宋军阵脚大乱。

同时,在鄜延路佯攻,使得这一路兵马也不能后撤去救长安。

这样的安排,却是精妙之极,也狠毒之极。

既然判定如此,费伦反倒沉静下来。

他生性与薛强和种极等人不同,最是稳重,赵桓正是看中他这一点长处,方命他为行人司的主管。

身为情报主管,最重要的当然是冷静。

当下命姚端等人屏退闲杂,又重新入房,也不及与众将叙礼,便一五一十,将自己得所的大部情报和分析,告诉各人。

此事一出,姚端等人又是惊惶,又觉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