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页

赵桓问清之后,才知道自己孤陋寡闻,很小瞧了古人的智慧与创造力。其实创建军鸽传信,在全国各地建立军鸽点的想法,在前两年他就有过,只是害怕创建太难,驯养不易,他只知道可行,如何着手并不清楚,谁料不等他发话,早就有人行之于军中了。

他心中惊诧,大赞曲端之余,又不免暗暗记住此事,准备在回到长安后,便明令枢院和兵部,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有效的军鸽网点。

号角声声,鼓声隆隆,两万多骑兵渐渐如同小溪汇集成河流,又如河流汇聚成大海,火红色的盔甲与旗帜映红了天际,刀枪耀眼,戈矛成林。

“走吧。”

赵桓看的心旌神摇,眼见天色不早,已经有星星点点的火把点起,军情紧急,纵然是赶夜路也顾不得了,当即先行一步,准备往关城下去。

“陛下……”

赵鼎等人面露犹疑不舍之意,皇帝虽然说的头头是道,毕竟此行是去亲赴戎机,稍有不慎就会出事。宋朝自太宗以降,就没有出过一个英武能战能上阵亲征的皇帝,赵桓越发英明睿智,万一有个不慎,国无长君天下皆疑,辛苦得来的大好局面,必将一朝而失。

抛却国事不谈,各人跟着赵桓已久,只觉得皇帝算无遗策,自己做事不论对错,皇帝总有办法补救,所以分外安心。

是以几年下来,各人都把赵桓当成可倚靠的大树,可托腹心,可寄性命,君臣间早就形成默契,虽无私谊,也是有一份独特的感情在。

赵桓见各人如此,心里也是感动,却只往各人略点点头,便大踏步往关城下去。

沿着蜿蜒的山坡小道,一路到得平地,牛皋等随驾的奉圣军将军已经知道要随驾出征,见皇帝大步而来,不禁都单膝跪地,口呼万岁。

而其余集结的诸军将士,也才知道是由皇帝亲自统领,不禁欢声雷动,一时间士气高扬,众人都是感奋之极。

在古时,皇帝御驾亲征很是难得,常常一面代表皇帝的旌旗,就能鼓舞起士兵的斗志,况且是皇帝亲自驾临,与这些普通的散直骑兵一起,冲锋陷阵,亲冒矢石。

“起来吧,战场上不要闹这些虚文。”

赵桓神色轻松,一面挥手叫众人起身,一面接过侍卫递过来的铁矛,略一挥舞,觉得正是合手。

数万军人看的分明,顿时只觉血脉贲张,激动不已,再看到赵桓极利落的翻身上马,略一控缰,那马前蹄跃起,赵桓半斜着身体带着马转了一圈,身形竟是纹丝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