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页

此语一出,殿中却比适才更加沉闷。

金人屡吃败仗,死伤惨重,两国间情形已由纯粹的宋人吃亏而逆转,那金人虎狼之性,当年势强时还经常扣押宋使,现下屡次吃亏,万一有个不妥,使臣可就不止是被扣那么简单了。

况且就算性命无虞,被扣在北方关个十年八年,冰天雪地里喝风钻沙,可也当真苦极。

如此一来,当着众人的面推荐别人去上京公干,甚至跑到五国城,这等若是把人往死里得罪,况且不知本人意愿,若是推荐了而装病推辞,甚或辞官落跑,与其到时候两边都吃挂落,倒不如现下保持沉默的好。

至于自荐,那更是提也莫提。

见各人闷声不响,赵桓冷笑道:“我父子当年被俘,青衣笠帽冰天雪地里赶路,到了五国还被逼自己种地,挑水施肥浇粪捉虫无所不为,种种苦楚不可胜数,今以朕的身份自然不能亲去,怎么想选一个为朕分忧的人选,竟也是不可得么?”

殿中偏狭,眼前不过数十大臣,都是位至宰执或是枢密,以及一些重要部门的长官,而此时各人听得皇帝计述当日北国情形,想到以天子至尊而在冰天雪地里刨土趁食还要忍受金人苛责虐待,却都是忍不住跪将下来,口中俱道:“臣等死罪,愿为陛下效力出使。”

“嗯,今日殿中,还都是朕重新选拔任用,究竟要比靖康二年好一些!”

赵桓站起身来,抬眼看向殿外,只见远边天际乌云压顶,朔风凛洌直拍殿门,他眼中似有泪光,喃喃道:“朕当日由金营议和出来,饱受金人侮辱,曾道:宰相误我父子。而京城百姓于道路两侧相迎,闻言都是泪下。”

见众人都匍匐而不能言,更有人悚然动容,有几个亲历过当日事的大臣,竟是开始低泣。

赵桓心中却是波澜不起,适才讲说的不过是他听闻到的往事,原是并不以身投入,今日讲说,不过是要比说当日责任,训斥完后,还要编成书籍刊印天下,以涮洗他本人在靖康二年的责任,此事原本早该进行,只是赵桓并不太在意往事,究竟心里并不把自己当成靖康二年的那个懦夫,而今谣言纷传,他这才明白,靖康二年已经与自己密切相连,当日的人与今日的他,已是牢不可分。

当下又厉声道:“当日大臣,兵部尚书搜刮民财以济敌军,宰相无一人不请议和,枢密奉上皇南逃,朕的帝师耿南仲最受朕信重,对朕也是忠心耿耿,结果亦是绝口不敢言战!今日坊间有言,朕今日坚毅敢战,与当年绝然不同,其实是朕大权在手,拔擢敢战大臣,一意抗敌到底,若是换了那些所谓大臣,朕以一已之力,又能如何?”

他说到这里,到确实是气怒难解,北宋之亡,一半亡在皇帝无能懦弱,另一半确实得算在那些无耻无能的大臣身上。满口儒家经义,一旦需用时,则脚底抹油有之,投敌效力蛮夷有之,纵是气节不亏,也是能力不敷者多,真正公忠廉能又勇毅敢战者,百中不能出其一。

皇帝由选择使臣,说到靖康二年事,语气已经是越发峻刻,各人原本还不解其意,到得此时,终于明白是在为当年事开解。

当下俱都答道:“当日大臣无能,误国害民,请陛下重治其罪。”

“罢了。”赵桓摆手回座,语气已经转为平静,只看着众人道:“诸卿起身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