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页

再加上战事绵长,赵桓全部心思要用在国事战事上,寻访李清照不过是自己少年情绪作祟,不能当正经政事来办,寻访不着,也只索罢了。

这桩心事他深埋心底,从未宣诸于口,唯有寥寥无已的办事人知道端底,今日知道李清照就在长安城中,却是一时按捺不住,以致失态。

费伦虽然不明就里,却也知道今晨见到的那个妇人对皇帝极为重要,当下也不敢怠慢,立刻道:“陛下既然想见那妇人,臣立刻派人去寻。”

赵桓摆手道:“不要弄的鸡飞狗跳,她既然给韩肖胃写信送诗,想必是和韩家是故交,令韩肖胃收信后问清楚她居于何处,也就是了。”

眼见费伦离去,赵桓的心情一时却无法平静,种种凡难政务,军国大事,一时竟是放不到心上,在阁内转了一圈,踱到窗前,眼看窗外柳枝新发,露出一点点嫩绿来,心中一动,竟是不自禁的吟哦着:“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人似春将老。”

第108章 峰火太原

虞允文又奉命出使,加上韩肖胃前往金国,加上严冬刚过,春寒尚且逼人,各地的战事除了岳飞一部继续对着钟相、杨么展开围剿外,其余各地尽是风平浪静。

而再有两个签书枢密奉命出使的事,一时间朝野议论纷纷,众人都道:“连战连捷,只怕金狗怕了,要和咱们大宋议和。上天有好生之德,只怕皇帝也有意允了此事,大家罢兵。”

尽管民间和不知情的官员议论纷纷,身在局中两府高层和禁军将领,甚至是已经完全转型的厢军后勤部队的主官们,心里都是清楚明白,皇帝和两府都完全没有议和的想法,大量的枪矛弓箭、粮草医药,盔甲军服,成车满船,或是旱路,或是水路船运,每日络绎不绝,往着河东路方向而去。

原本第三军的统制张俊已经被调离军职,前番救援长安不力,再加上与部将姚端争功,已经令大失上下所望,赵桓原就对这个志大才疏生性贪婪残暴的大将不满,张俊在所谓中兴四将中,武功极差,人品亦差,也就是略在刘光世之上罢了。刘光世现今已死,张俊若是谨慎小心,也还罢了,既然此人一如既往的无能无用,自然不可再任以一线军职。在河东战事稍歇之际,便由枢院下令,免去张浚一军统制之职,转为枢密副使,也算是给此人一个台阶,稍存脸面。

张俊心中恨急,却也是无法可想,只得奉诏了事。待交卸职务之后,又知道是姚端接任他的军职,更是气的跳脚。

原要奉命回转长安,待到了河中府时,却是接到诏令,让他停留河中待命,过了几日,枢院户部兵部一起来人,却是让他带着一众官员前往龙口修筑城池。

他心中怨恨,脸上一点也不敢带出,正是初春时节,道路开化泥泞,也只得每天穿着布袍,踩着草鞋,带着十几万民夫在泥水中摸爬滚打,待到了二月下旬,朝野间和议之说甚嚣尘上时,城池筑成,上书皇帝,没过几天,诏命下来:“着张浚与河东路行军总管郭浩一并前往太原,参与军机效力。”

在龙口等了郭浩几天,亲眼见得无数的粮草物资攻城器械运往太原,张俊这才明白,所谓迎还上皇两国和议,皆是虚枉。当下也只得按住心思,每天翘首而盼,总算在靖康六年二月下旬的光景,迎得郭浩前来。

论说资历,郭浩犹在张俊之上,其父郭成也是朝中名将,郭浩因父职而青年入三班奉职,后来到环庆路第五将下任职,对西夏屡立战功,提升为都监,西军之中,流传其故事甚多,有一次在与夏军争夺水源的战斗中,郭浩肋部中箭而怒而不拔,率数百骑突入敌阵,敌闻风丧胆,乃致大溃。

在那个时候,张俊还不过是一个西军小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