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页

几十个侍候出行的内殿班直早就等候在此,一见赵桓等人来到,先由十余人出得宫门,肃清道路,其余数十人簇拥在赵桓身后,预备皇帝出宫门后包围在皇帝身侧保护。

赵桓初时也不在意,就在侍卫们簇拥他出门之际,却一眼看到是折彦文带队,不禁奇道:“已经命你交卸差使,这几天专心在家操持,怎么还来上值?”

折彦文此时已经与他有郎舅之亲,却仍然是一脸恭谨,在马上拱手答道:“臣虽奉诏,不过差使还没有正式交卸,需得再当值两日才是。”

赵桓听了一笑,无甚话可说。折彦文之妹折月秀就要成为皇后,两人已经是至亲,不过身为天子却有很多忌惮处,象折彦文这样的亲戚,却不是他能随意夸赞的。如若不然,朝官们纷起而议论,甚至排挤,而以宋朝对国戚的提防和士大夫们的团结,以及对文官尊重的传统,在这种事上,赵桓是不会选择与士大夫对抗的。

所以折彦文经历家变后的这种谨慎小心的性格,于他自己和赵桓,都是一件好事。

他不便说话,倒是赵鼎笑道:“折将军身为国戚,却如此奉职谨慎,诚为国家之幸。”

折彦文只是微微一笑,答一声愧不敢当,便又回到骑队之中,指挥着内班直们散开队列,将赵桓一行人团团护住。

岳飞也是此时方才明白,眼前这个内殿直都知竟是皇后兄长,此时却是挟弓带箭,侍候左右,扫视那折彦文几眼,只觉气度沉稳,并不稍见张狂之色,不觉也是心里暗赞。

此得宫城,四周已经全数是中央官署,行人稀少,多半是各部司衙门的官员和吏员,还有一些巡城禁军,就在各衙门附近来回巡视。

待出了所谓的皇城范围,街上行人渐多,其中有不少还认识赵桓,一见骑队经过,不少人跪地行礼,赵桓只含笑点头,挥手向着百姓致意。

岳飞初时诧异,甚至看到沿途百姓越来越多,紧张的手心冒汗,待看到班直们只是将靠的过近的百姓驱开,不加责打斥骂,而赵鼎等人也是行若无事,赵桓更是满面春风,他这才明白,皇帝在长安城中,显然是经常如此。

众人一路奔行,待出得城门后,又奔行里许,眼前便是一排排的青瓦房舍。

因长安城池狭小,自赵桓驻跸之后,随驾的大臣和士兵虽然不多,因天子所在而前来投奔的各色人等却是不少,城中住房原就紧张,象军器监这样需要大量场地的机构,势必不能在城中建造,是以因城而建,在城外郊区寻得一大块空地,除了军器监外,造箭院等军事机构亦设于此,隔的不远,还有一处捧日军的军营,操练之声隐约可闻。

岳飞这十余年来无一日是不在军营中,到得军器监外,放眼看去全是各色兵器,再听得这士兵操练之声,一种久违的感觉浮上心头,立刻觉得精神一振。

赵桓在前,带着众人一直奔行到监内一处空场之中,沿途有不少官员士兵匠人,见得皇帝来了,也并不奇怪,只是一个个俯首行礼,然后便各自去自做自事,显见得是赵桓经常来此。

待到空场之上,数十人早就翘首而盼,见得赵桓跳下马来,几个或着黄袍,或着青袍的官员迎上前来,叩拜之后,各人起身,都向赵桓笑道:“陛下已经十余日不来,原说这几天大礼在即,陛下必定没空前来,不想今日竟是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