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页

想到余平与张守二人这一个月间都拜翰林学士,而秦桧与余平二人,都是以逐利和操守低下闻名,皇帝用此二人,显然是要政事堂都追随其后,减少掣肘之意。

两人对视一眼,便不再说话,只向皇帝一揖而罢。

赵桓知这两人都求去之意,回去之后辞职的表章便会呈上,而自己依例会加以挽留,不过也是虚应故事罢了。

想到这两人这数年间也着实辛苦,而且操守过人,过秦桧等人多矣。赵桓不禁换过脸色,向着二人温言道:“卿等好意,朕实知之,现下也没有变法之意,不过是为朝廷多养作人才罢了。”

皇帝这样表示,已经是给了这两个宰相很大的面子,两人心中感动,知道这一别后很难再见,却又知道皇帝召见到此时,已经耽搁太多,当下也只得拜舞谢过,依次退出。

第142章 出使

赵桓已经神色平和,又向秦桧吩咐几句后,便令秦桧退下,转头向着韩肖胃笑道:“知卿近日辛苦,今特诏进,赐卿财物,望卿勉力行事,勿负朕望。”

韩肖胃先是愕然,然后心中感动,却又委实摸不清皇帝的用意,只得深深躬下身去,答道:“臣谢过陛下,只是愧不敢领。”

“怎么不敢领?朕以为卿当得,便是当得。”

韩肖胃心中感动,也知道自己是皇帝心中份量不浅。正要说话,却听赵桓又笑道:“朕初知卿,还是当日卿奉命出使时,与费伦一番争执。”

“臣狂悖之处甚多。”听到皇帝提起此事,韩肖胃当日浑不在意,其实往往后悔,此时更是额头冒汗。

“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云?卿有晋人风度,朕其心喜。”

赵桓又夸他几句,却又转过话锋,笑道:“朕每读史,甚喜秦汉之际大臣,每专于事,而不务于言。本朝士大夫论起风骨气度,不逊前朝,而不如者就是太尚空谈,每及言政务空泛者居多,而务实者太少。虽不似晋人那么玄妙,其实是把谈庄老换过来谈孔孟,说的是冠冕堂皇,然而与国何益?”

他伸手止住要辩解的韩肖胃,紧接着道:“朕批评司马光,你们听了心里不服。此人论起人格诗词,史学知识,那自然是比常人强。然而学问大,用以从政则未必是好。你回去之后,好生研读一下司马光生平记录,仔细思索一下其人言行政务于国何益,然后再来和朕讲。而王安石在建康讲学时,所提问者五,皆切中实事,两相比较又如何?朕知你为人庄重端毅,让你知制诰非用你之才,若在长安兴太学,朕意以你为主,卿不必先辞,先回去好生思索一下再说。”

如果赵桓用帝王之威来压服,韩肖胃必定不服,而此时好言好语商量提点,韩肖胃只得连声应诺,见赵桓露出疲惫之色,便即辞出。

到得殿阁门前,却正遇着李显忠,见对方甲胄肃然,按剑而行,韩肖胃却不似一般文臣,对武将有着天生的恐惧和提防,知道对方自担任都知之后,每事恭谨小心,宫禁肃然,连提举皇城司的折彦适都省了不少心,虽然年轻,却是一个可用的大才,因而向李显忠点头一笑,只道:“诏命已经发到将军手中了吧?切切不要推辞太多,不然吾恐不胜手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