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页

赵开听的大怒,他原本就是关西大汉,满脸红润,此时更是气脸色涨红,浑身颤抖。只是宰相当着皇帝争吵的事还从未有过,他只得不住默想,绝不能失大臣之体,这才忍住没有上前去辩驳。

秦桧面无表情,心中却是暗骂:“蠢才!”

赵桓神情不变,待余平说完,方道:“卿言虽是有理,不过祖宗有言在先,不可擅杀士大夫,亦不可因言罪人。”

余平步步紧逼,又道:“陛下宏图膜烈,虽然守成实同开创,变一变祖宗规矩,又能如何!”

“此事朕自有考量,卿不必再说。”

余平见赵桓似有不悦之色,只得应诺退后,不敢再说。

赵桓定一定神,知道余平这样的人必定不能久用,用之某一个机构,他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而用之高位,他便着手对付同僚,然后便会觊觎首相的位子,最后必定会成为权相,而是否有篡位的野心,还需再看。

只是此时正得用他,也不必加以斥责。

当下温声缓道:“此次让诸卿上书言变法事,其实不过是障眼法,朕亦知此时多行诸法,必定会使得朝野侧目,甚至致政局大变。朕已经手札李纲,让他知晓,除了学校与农田水利法外,其余诸法均不施行,如此,李纲不必来长安,而事态过不多久,也会渐渐平息。”

秦桧早知端底,而赵开与余平二人,却是只觉愕然。赵开诧异的同时,又觉得欣慰,斜眼看一眼余平,见对方铁青着脸,心中更是高兴。

赵桓见余平要上前说话,便摆手笑道:“此事到不是意要瞒着余卿,只是你刚任参知,国内大局并不通晓。朕在此时抛出诸多变法主张,不过是乱人耳目,其中细节关碍,你下去后与秦桧细说,便知端底。”

余平深知赵桓表面上和蔼,能容人言,其实为人峻刻,而且性格刚毅,回长安后虽然不曾违祖制而杀人禁言,其实专制之处远超前代宋帝。此次前来朝见,一门心思要把皇帝的心火拱起来,抓捕杀害一批官员,然后借着皇帝的威权来树立自己的官威,一定可以事半功倍,怎料皇帝和风细雨,几句话便摆平了此事,一场诺大的风波,就此消散。

他心里委实不甘,然而知道皇帝与赵开还有要事,当下只得告辞辞出,秦桧见他离去,又见赵桓向自己点头示意,便也急忙离去。

见他二人陆续离开,赵开只觉松了一口大气,向着赵桓由衷道:“陛下决意并不变法,臣以为甚是英明。”

赵桓面色阴沉,向他道:“不是不变法,不过是未到其时。现下的大政还是要打败金人,收复燕云,到那时,不变法则不能变千年困局,朕,身肩重任,非尔可以理解。”

赵开一楞,听得赵桓语气中带有一种说不出的沉闷,不觉问道:“以陛下天纵之才,驱逐女真收复燕云,皆不是难事。而今天下更是吏治大好,渐有国富民强之势,而禁军整编后,亦是精锐难挡,国朝自开国百年来,从未有如此好局,待天下重归一统后,只需谨守法度,外牧蛮夷内修政治,则陛下远超唐太宗多矣,又何苦生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