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页

赵桓心中暗笑,却也不与众人说破,只是悠然前行,欣赏着北国的风光景致。

此时的燕京,自然没有沙尘暴,正是盛夏,说不上风和日丽,天气也比南方要凉爽一些,一路上绿荫成片,鸟雨花香,虽然还有些大战的痕迹尚存,一路人仍有人家,偶尔有零星的农人知道战事停歇,开始下田耕作,远远看到大队人马路过,再看到表示皇帝身份的皇帝仪仗,农人百姓虽然不认识那些绣着花花草草鸟兽鱼虫的伞盖,明黄色是皇帝专用,各人却是清楚明白,当下都在路边仓皇跪倒,山呼万岁不提。

赵桓满脸笑意,向着这些农人致意,前世的某些习惯突然在此时抬头,他差点儿跳下马去,与这些农人搭讪说话,不过满眼的仪仗和护卫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轻咳一声,继续前行。

到得蒙古人营地外数里,合不勒早就领着数百乞颜贵族,等候在道路一侧,看到赵桓仪仗到来,立刻迎上前来。

赵桓也远远觑见了他,只见对方身骑白马,身边数百贵族千拥后簇,甚是威风。只是到得自己身前不远,却是停下马步,神情也略显尴尬。

他脸带笑意,却只是不肯下马,亦不说话。

合不勒愣怔了片刻,却是醒悟过来,满脸带笑跳下马来,一边高声道:“见过大宋皇帝陛下!”一边就要下跪行礼。

赵桓这时候才跳下马来,大步向前,双手在合不勒肩头一扶,却感觉对方根本没有下跪的打算,自己手方一搭,合不勒已经就势站起了身体。

这个满腹雄才大略的蒙古大汗,几年时间过去,已经是老态毕露。当年在上京与赵桓相识时,他不过四十左右,现下看去,已经是霜发皆白,满脸皱纹。北国草原的自然生态,还蒙古人的生活习惯,都使得他衰老的特别的快,也特别的显眼。

合不勒也在打量赵桓。

当年在上京见赵桓时,对方身材瘦弱,满脸病容,身体很是孱弱。奔逃路上,勉强支撑而已,骑术也很差劲,整个的精气神,都象一个病夫。到了草原上,便是大病了一场。

而到得此时,对方却是神清气爽,身形健硕,骑术明显比当年强过好多个档次,下马动作漂亮爽利,明显人一眼就能看出,对方是一个马术高手。

而更令得合不勒吃惊的,则是赵桓的神情举止,以及整个人散发出来的那种自信与力量,那种成熟的政治人物,手握大权,可以掌握苍生命运的自信的光彩。

几千人组成的皇帝仪仗,并不能让这个蒙古人敬服,当年大辽皇帝,后来的大金皇帝,都热衷于这一套,大宋皇帝的虽然更华丽,更富贵威武,在合不勒眼中,也并不太过出奇。

倒是赵桓本人,还有赵桓身后的那几十名武将所散发出来的独特气质,令得他份外吃惊,不敢小视。

更加令合不勒吃惊的,则是跟随保护皇帝的那几千骑兵。他们默然伫立,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也没有显示威武的军歌和口号,然而就这么几千人,却给了合不勒极大的精神压力,不但是他,就是他身后的一众乞颜贵族,眼光也很快从皇帝本人,转移到了这一队骑兵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