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页

乌纱[精校版] 西风紧 2500 字 2022-11-13

张问巡视了一圈城堡周围,又骑马到城堡中四处查看内部构造,马不停蹄。这时哨骑从东门入城,赶到张问马前禀报道:“禀报大人,哨骑探得建虏骑兵大队攻陷了松树口、一堵墙,正沿着太子河两岸向西行进。”

“知道了,继续刺探。”张问应了一句,心情很是紧张,刘铤部现在应该在哪里呢?他正想着这个问题,又有哨骑飞报,是南边的消息,刘铤部接到了张问的公文,已转向西北方向,正向清河堡行进,目前仍在太子河南岸地区。

太子河东西流向,在鸦鹘关和清河堡之南。由东向西分别由苇子谷、松树口、一堵墙、本溪、咸宁营等地。刘铤的四万大军及朝鲜兵一万三千人已到达了太子河,正在清河堡西南面,寻得一处浅水,大军刚刚渡过太子河。

朝鲜兵的主将是姜弘立,其军队万余多是步军,与川军团一起,统一由刘铤指挥。刘铤将整支军队分成四个阵营,前营是刘铤中军及骑兵大队;二营是明军车炮、鸟铳手、步军;三营为朝鲜军三千鸟铳手;后营是姜弘立直接指挥的一万朝鲜步军。

双方配合很有问题,刘铤在行军中常常大骂朝鲜官兵软得跟娘们似的,慢腾腾地拖后腿,还责打过朝鲜将领,朝鲜兵多有怨言。姜弘立本人多次向国内提出过辞呈,满腹牢骚,对明军毫无信心。朝鲜国王予以拒绝,要求朝鲜军配合明军作战,其中原因有二:奉明正朔;万历时,日本关白丰臣秀吉兵犯朝鲜,全赖杨镐、刘铤等人率领“天兵”撑持。

朝鲜人称大明将领为天将,称明军士兵为天兵,明军在他们口中也就是“天兵天将”,满口都是马屁,但实际上他们根本就看不起明军。自卑与过度自信都在作祟,让朝鲜官兵的心理很是矛盾。

刘铤已经探明建虏主力已经在太子河上游,欲袭击本部,他本想摆开阵势和建虏决一死战,但已收到张问的建议,要赶到清河堡,配合守军作战。刘铤接受了张问的意见,毕竟张问现在是御史。

大军十分不利索地行进,刘铤见朝鲜兵掉在后面很远,破口大骂。刘铤长得人高马大、虎背熊腰,嗓子十分响亮,很多难听的词儿远远地传进朝鲜兵的耳朵里,还有人在翻译……

这时哨骑从东面飞奔而至,禀报刘铤:“建虏骑兵数万,距离十五里。”刘铤旁边的部将听罢纷纷要求就地摆开和建虏决战。这些部将,有十几个是刘铤的“养子”,也是刘铤的骨干。刘铤大军号称四万人,中军就是刘铤的养子和家丁八百人……

刘铤看向后方慢腾腾的朝鲜步兵,心道把他们丢下不管也不是办法,遂当机立断道:“下令摆阵,准备迎敌。”众军听了命令,遂开始在众将的指挥下摆成战斗阵营。全军转向东面,以车炮火铳手为四周陈列,极具纵深;骑兵则藏于阵中,随时可以调动冲杀;姜弘立的朝鲜步兵则布置在阵后。

明军阵营排布完毕,一炷香功夫之后,东边就出现了建虏骑兵,自地平线上缓缓接近。太阳悬在偏东的方向,光芒照耀着战场,犹如在为即将上演的大战见证胜败。

建虏骑兵缓缓靠近,还携带了蒙古骑兵和步军,总共三四万人,分成几个阵营,兵马不断调动,调整战斗队形。而明军这边也在完善布局,首先采取防御姿态,将火器布置得更有纵深,准备先灭敌方锐气。

建虏大军一部从主阵中移动到东南面的一处山岗上,刘铤见罢知道建虏要开始进攻了,遂命令击鼓备战。不多一会,建虏骑兵便蜂拥而至,直扑明军阵前,随即大炮轰鸣,大地在炮声和马蹄声中不住颤抖。

炮口喷射着怒火,空中呼啸着实心炮弹,炮弹穿透建虏的冲锋阵营,被贯穿而过的地方,人飞马啸,狼藉一片。等建虏冲至一百步,火铳便在四处开火,前边的建虏骑兵不断有人马中弹死亡。人从马上摔将下来,在地上乱滚;有的马匹中弹,马则跪倒在地,马背上的人则向前飞出,摔个嘴啃泥。马匹在地上痛苦挣扎,人在草地上惨叫。

乒乓砰砰的声音连绵不绝,白烟在四处腾空而起,战场上闹成一片,嗡嗡乱响。建虏冲近明军阵前,前方继续扑进,后面的则用箭齐射一轮。只听得唰唰之声后,空中就布满了黑点,如雨一般向明军阵营倾斜而下。明军阵中,犹如刷的一声从地上长出了草一般,密密插上了一丛丛箭枝,阵营中站立的人则像大风吹过麦田一般,哗哗倒下了一片。周围的枪炮声、呐喊声太大了,人在死前的悲鸣都被淹没其中。

“砰!砰……”一声声撞击声,就向从墙上扔沙包的声音一般,骑兵撞在明军前锋步军身上,有的直接倒飞几步,有的则被马踩得血肉模糊。后面几列的将领高声呼喊:“临阵后退者,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