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页

乌纱[精校版] 西风紧 1465 字 2022-11-13

西山距离京师不过三四十里路,大半天功夫就到了。考察团到了沈家煤矿下面之后便扎下营地,工部各官员分批到各处详细考察记录。

张问实际上不懂这些东西,他只是想亲眼看看那路轨是怎么回事儿,眼见为实。他带着一群人来到一处矿山,只见那些矿工都远远地跪着,因为有朝廷官员来考察,所以矿洞的作业已经停了。

一座山体上有许多矿洞,果然有路轨从矿洞里面延伸出来,一直通往矿山外面。身边的沐浣衣给张问以及旁边的官员解释着各种构造的功用,周围的官员一边听一边点头,好像很懂似的,实际上真正懂的那些官吏都不在这里,留下的就是陪着张问瞎逛,什么户部兵部的官儿对这玩意懂个屁。

这个矿洞构造复杂,除了路轨,矿洞门口还有齿轮和绳索。齿轮张问倒是粗略明白一点,小齿轮带大齿轮,可以省力。

山间的路轨是张问等人注重考察的,只见这种路轨由两段铁轨组成,下面有木料和石子枕垫,结构并不算复杂。张问便回头对沐浣衣说道:“路轨上的车辆真的可以载重几千斤?”

沐浣衣遂叫来工头,让木头传唤矿工将一辆驴车装满。那些矿工搬来石子装载一辆四轮驴车,将车装得满满的。

旁边有官员见状惊叹道:“一头驴拉的重量最多不过五百到七百斤,两头驴大不了就千余斤,这么大一车石头两头驴能拉动?”

沐浣衣笑道:“等一下您就看到了。”

这时一个赶车人坐上驴车,扬起鞭子“啪”地打在驴屁股上,那两头驴便向前移动,在众人“哦”地惊呼中,那装满了石头的驴车毫不费力地行驶起来。

沐浣衣道:“这座山上煤矿很多,但道路崎岖,要将煤运出山十分困难,以前的煤窑只能用人力背出去,待沈家接手之后,便投资修建路轨,虽然花费不少,但是长期来看,反而节约了成本。”

沈光祚趁机对众官说道:“人丁负重背煤,劳民伤理;而借助物力,使民脱离疾苦,善莫大焉。”

于是这事儿立刻上升到了道德的高度,大伙只能点头称是。这是大明朝的一贯干法,道德高低,一向是判定事务的终极观点,虽然很多时候只是幌子。

看完驴车的表演,张问等人又在煤山上转悠了一圈,光秃秃的没啥看头。眼看天色不早了,张问便率领一众不相干的官员前去房山府休息,只留下工部的官员在营地歇息继续考察。

房山知府王崇文早已带着府衙官吏迎出城池数里,礼节十分周全。户部侍郎沈光祚当着王崇文的面说了几句好话,让张问也嘉奖了知府一阵,于是王崇文对沈光祚立刻自称学生了……

走进房山府,只见城中灯火辉煌,繁华异常,许多作坊仍然在运作。王崇文解释道:“这些作坊的工匠,分作三班,每日只劳作四个时辰。”

户部右侍郎商凌也对张问说道:“王大人就任期间,上缴户部的税银不仅满额,而且是三倍之多。”